发布时间:2018-03-21 08:44 我要投稿
昨天,从人民日报河南分社朋友处得到消息,我的好友,中央网信办移动网络局副局长曲昌荣因公牺牲,走到了他39岁生命的尽头。心中悲哀油然而生。和他交往、暂短相处的往事也渐渐涌上心头,如初般依旧。
和曲昌荣相识,始于2005年6月初,那年监狱实现监管安全20周年,创全国监管安全先进和全省监管安全最好成绩。为此,省委宣传部组织了媒体集中采访活动,作为人民日报记者,他参加了那次活动。因和时任人民日报记者站李杰站长熟悉,李站长前一天就告诉我,他的得意学生曲昌荣参加采访活动,让我做好配合。我们就有了留意和单独接触的机会。他1米8以上的个头,白净的脸庞,浑身充满了意气风发的活力。他对看到的素材有一点不明白的地方,都要追根求源似的问个清楚,因那天参加集中采访的记者较多,时间也只有一天。他返回郑州后,又专程来到监狱,分别采访了监狱领导、一线民警、服刑人员,用重细节、讲故事的形式,形成了2千余字的通讯”20年后,他们从零开始”,发表在当年11月1日人民日报。并根据我写的素材,编写了人民日报内参,司法部吴爱英部长在内参上亲笔作了批示:河南省第一监狱实现连续20年无押犯脱逃的经验很好,要在全国推广他们的经验。从那次开始,我们有了多次的接触和交往,“河南一监邀请大学师生为服刑人员授课”、“河南一监服刑人员7年时间攻下33门课程”等近10篇文章见诸报端。用点点文字揭开了高墙里看似神秘的面纱,使读者能够形象地了解到中国的监狱虽然有高墙电网,哨兵枪刺,但也有爱心、亲情和希望,同样是阳光普照的地方。用笔墨架起了高墙和社会联系的桥梁。他还亲自为监狱警察授课,被誉为“编外狱警”。
后来,从记者站朋友处了解到,曲昌荣从郑大研究生毕业,进入人民日报河南记者站。在河南10年的记者生涯,从记者到采编部主任。他勤奋,曾多次获得人民日报地方站记者采访发稿量全国第一,他敬业,他把报社一位老报人的话作为自己干新闻的座右铭:站天安门城楼上想问题,站田埂地头找感觉。在河南工作期间,他推出了“感动中国”新闻人物谢延信、卢氏县委土坯房中办公等典型,他谦虚,到各地采访,没有一点大媒体记者的架子,和普通人一样的生活、工作。他无私。身后捐献了多种器官,让生命有了新的延续。
2014年,他调到中央网信办,还和我通话道别,让我有机会到京时,朋友们聚聚。他到北京后,还把新的手机号码短信发给我。因这两年参加了一些其他活动,没有机会到北京,除了逢年过节短信问候,不成想,那次道别的通话,会成为永恒。
缅怀曲昌荣,英年早逝,老天嫉妒英才,痛哉。欣慰曲昌荣,暂短一生,光耀闪闪,一生值了。
2016年12月17日。
《他走了,生命还在延续》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kaifeng.yuduxx.com/shehui/724469.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