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5-01 08:41 我要投稿
老红军传长征精神 育一代新人
全媒体记者 鲁振虎
“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继承革命先烈的光荣传统……”随着二师附小学生在老红军蒲国英家中唱起的《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蒲老也给孩子们唱起了红军长征时期的歌曲。在老红军周德宝的家中,周老正在整理他几十年来写的回忆录。周老告诉记者,他要把自己在红军队伍中的故事整理出来,让更多的人了解红军故事。
蒲国英和周德宝是我市为数不多依然健在的老红军。虽然蒲老和周老已是90多岁高龄的老人,但他们依旧耳聪目明,生活基本能自理。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记者先后几次来到蒲老和周老的家中,一次又一次聆听他们讲述红军长征回师的革命故事。得知一所小学要成立“中国少年先锋队红军长征中队”的消息,蒲老非常高兴。他对记者说,这是个非常好的创举,对弘扬长征精神、继承革命优良传统有着重要意义。周老对记者说,毛主席说过,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一定要把长征精神传承下去。
环卫工人宁愿一人脏 换来万家洁
全媒体记者 李晨翀
无论刮风下雨、酷暑寒冬,环卫工人都坚守岗位,为我们共同生活的城市默默地流着汗水,呵护着城市的文明。
环卫工作不仅强度大、工作环境恶劣,而且工作时间长。记者跟随环卫工人采访时发现,他们每天在户外工作的时间都在8小时以上。正是这群最辛苦的劳动者,用扫帚扫出了城市的整洁,用簸箕端出了城市的文明。
值得欣慰的是,环卫工人的辛勤工作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尊敬,不少爱心商家和单位向他们送去关爱和温暖。为解决环卫工人喝水难题,自2012年起,《汴梁晚报》连续5年推出“关爱 从一杯水开始”爱心公益活动,号召沿街商铺、企事业单位为环卫工人提供免费饮水点。众多爱心商家和单位设立爱心饮水点,赠送手套、口罩、健康礼券等,更有一些商家为环卫工人提供早餐和午餐。2016年2月4日,《汴梁晚报》还联合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天天正能量、市环卫局举行了“关爱环卫工人寒冬暖心行动”暨“最美城市美容师”颁奖仪式,为全市环卫工人发放了数千个保温杯,并为10位“最美城市美容师”发放了奖金。如今,社会各界都在用各种方式关爱环卫工人。
开封援疆干部舍家赴边疆 最美援疆人
全媒体记者 汪元蒙
他们舍亲离家,不远数千公里,赶赴祖国边疆的欠发达地区;不为名利,不图享乐,夜以继日,只为用所长援助需要的民族兄弟。他们就是开封10余位舍家赴边疆的最美援疆人。
援疆不是旅游。时间是折磨这群优秀开封人最大的敌人:3年1000多个日日夜夜,当市民与家人团聚时,这群援疆干部却要忍受思乡之苦,体会不能照顾老小的辛酸,唯一能做的就是用加倍的努力,忘却离家的苦楚。
援疆不走过场,实干是这群先进工作者的真实体验。8月的入疆采访,让报道组一行感受到了百里送医疗的艰辛和千里送技术的困难,也让报道组体会到了一心一意为援疆、真心实意帮边疆的援疆心情。
“千里送君尚须别,三年援疆终归乡。”已经返乡的援疆干部依旧与曾经的援疆地紧密联系着,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即将归乡的援疆人员正抓紧最后的时光,将技术留在边疆,留在奋战了1000多个日日夜夜的美丽小城——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他们在边疆留下了开封人的热情和无私。
最美家乡人 各有各的美
全媒体记者 王兰兰
开封是一座充满温情的城市,每天都有许多温暖的故事发生。2016年8月,第二届“最美家乡人”评选活动启动,《汴梁晚报》再次联合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天天正能量在开封启动“全城寻人”模式,寻找“最美家乡人”。
两个多月,《汴梁晚报》陆续报道刊发了见义勇为、爱岗敬业、孝老爱亲、乐于助人等多位典型人物。经过评选,其中10位获得开封“最美家乡人”称号。他们分别是:义务为他人理发50多年的王建国,用生命传承木版年画的九旬老人郭太运,义务教授音乐数十年的退休教师张桂山,舍弃千万资产义务办学弘扬传统文化的王英杰,拿出微薄养老金常年捐助寒门学子的常玉生,骑自行车宣传环保的农民宋怀然,见义勇为多次救人的韦中原,关爱留守儿童创建爱心家园的杨伟,义务为千余名老人修脚的王辉,孝老爱亲照顾婆婆多年的王保红。其中,王英杰和宋怀然代表开封参选全国十佳“最美家乡人”评选,王英杰当选全国十佳“最美家乡人”,宋怀然入围全国十佳评选,获得提名奖。
本次评选的开封“最美家乡人”用平凡演绎伟大,用善举带给他人温暖。
青年志愿者 服务暖人心
全媒体记者 安娟娟
在古都开封,有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帮贫济困,充满正能量;他们遵规守则,倡导文明风尚;他们志愿公益,用服务温暖人心。在开封,他们可能是学生,可能是退休人员,也可能是一名上班族,他们可能是我们每一个人。他们就是志愿者。
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志愿者忙碌的身影出现在越来越多的场合和岗位。每年的中国开封清明文化节和中国开封菊花文化节,随处可见的小红帽是一道亮丽的风景。这些主要是来自高等院校的青年志愿者,在团市委等部门的组织下,经过系统培训和精细分工,让每一位外地游客感受到了古城的温暖。
随着我市创文工作的开展,越来越多的文明志愿者也积极投身到志愿服务中来。今年12月,为助力创文工作,团市委在组织好常态化创文志愿服务的基础上,开展了“青春与创文同行”千名志愿者集中服务行动,团市委从河南大学、开封大学、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等6所高校组织遴选的1000名青年志愿者,分赴全市公交站点、重要景点和交通路口开展志愿服务。市文明办也积极组织全市志愿服务组织和广大志愿者,在全市统一设立100个文明使者志愿服务站示范点,集中开展创文宣传和便民志愿服务活动。来自我市志愿者协会、义工协会等志愿团体的志愿者以及社区志愿者和党员志愿者都积极行动,带动身边的人参与创文志愿服务,助力我市创文工作。
无论是看望孤寡老人还是为留守儿童送去书籍玩具,无论是引导市民遵守交通规则还是清洁家园,无论是服务外宾还是为游人指路,志愿者用热情和细心、激情和坚守,谱写出一首志愿之歌。
王英杰舍千万资产 义务办书院
全媒体记者 王兰兰
他曾是一名铁路工人,凭着聪明才智,成为一名资产千万的企业家。然而,8年前,就在他的企业风生水起之时,他放弃生意、倾尽家财,创办了国学书院——敦复书院。他就是开封敦复书院院长王英杰。
多年来,王英杰用自己赚的钱修路、帮助贫困学生、回报社会。2008年8月,一次偶然的机会,王英杰在南京接触到了传统文化,这让他意识到,精神领域的事业比修路更重要。于是,他先投资300万元,建立了敦复堂。时隔两年,他又投资1000万元,建起了现在的敦复书院。在敦复书院,大到吃饭、住宿、教材,小到香皂、毛巾、卫生纸,全都免费提供。来敦复书院听课的学员,不但免交听课费,食宿费也全由书院承担。8年来,敦复书院累计举行讲座上千场,开办多期“幸福人生”学习班,到此学习的学员已有30多万人。8年来,敦复书院已经累计支出1000多万元。
2016年,王英杰经本报推荐,荣获全国“最美家乡人”称号。2016年12月,王英杰家庭荣获“全国文明家庭”称号。王英杰作为全国文明家庭获奖代表出席了表彰大会,并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接见。
郭太运用生命传承木版年画
全媒体记者 王兰兰
他13岁学艺,从事木版年画制作工艺70多年,亲身经历、目睹、见证了近代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的荣衰,被冯骥才先生誉为“年画泰斗”。他就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朱仙镇木版年画传承人郭太运。
对已91岁高龄的郭太运来说,他生命中绝大部分的记忆都与木版年画有关。与木版年画相伴的郭太运,不但练就了纯熟的印版、刻版技艺,更对开封木版年画的恢复与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在他的带领下,一些濒临失传的传统题材木版年画,又得以重现。在郭太运的倡议下,开封市博物馆朱仙镇木版年画研究保护中心在国家商标局注册申报了 “云记”“太运”木版年画商标,并得到了批准。为提高木版年画的知名度,在郭太运的领导下,该中心积极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等全国大型文化活动。
木版年画是郭太运的命。他兢兢业业地守护了一辈子。时至今日,郭太运依然坚持指导学生学习这门技艺,将宝贵的文化传承下去。
王月飞热心公益事业 传播大宋文化
全媒体记者 李晨翀
花好月圆酒店及花好月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赛林德空分设备有限公司负责人、市小吃文化研究会会长王月飞不仅致力于传播宋文化、大宋饮食文化,还一直热心公益事业,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个杰出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感。
王月飞对传播开封悠久的宋文化有着自己的执着。他与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市委宣传部等合作,参与投资拍摄365集大型动漫故事片《清明上河图》,主持编写了《豫菜史话》《开封小吃宴》《王员外家宴》饮食文化专著三部。他赞助出版了中国首部城市抒情史诗《开封颂》。
对于宋代饮食文化颇有研究的王月飞,今年带领花好月圆酒店一举夺得开封市首届“百家餐饮名店”称号,并拿下开封市首届“百家餐饮名店”评选包子饺子大赛、招牌菜大赛、家常菜大赛三项大赛的一等奖。此外,今年他还主持编写了《中华美少年故事》一书。
王月飞还一直热心公益事业。他长期支持汴梁晚报举办“独居老人集体过大年”活动。
宋怀然骑行万里路 播绿色希望
全媒体记者 王兰兰
他是一位普通的农民,却干了一件了不起的事情。为了宣传环保,他骑着自行车,走了23个省480多个县市。他就是开封杞县湖岗乡西娄店村村民宋怀然。25年环保路,骑行天下,宋怀然播撒的是绿色希望,见证的是环保力量。宋怀然今年78岁,但他依然奔走在宣传环保的道路上。
从1991年开始,宋怀然开始自费印发传单,向身边的人宣传环保知识。每年的“世界地球日”到“世界环境日”期间,他还骑着自行车到全国各地进行环保宣传。在宣传环保的过程中,宋怀然捡拾和回收废旧电池18.4万多节,分解处理废弃脏物品2万多公斤。对于宋怀然的壮举,有人不理解,也有人说他傻。虽然有人不理解,他却从未放弃。为了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2004年宋怀然成立了“关爱地球、珍惜生命”环保自愿者协会,并深入各地乡村、学校和社区宣传环保。他说:“让家乡的水更清、天更蓝、地更绿是我今生的最大追求。只有环境变好了、变美了,乡亲们才能活得健康、过得舒适、生活得幸福。”
赵孝斌不遗余力 宣传开封文化
全媒体记者 安娟娟
“中国成语典故名城”花落开封,是对开封成语典故文化的肯定,也是开封人民的骄傲和荣幸。这一城市名片的获得离不开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离不开市委宣传部、市申报领导小组、市文联及各县区宣传部等单位的积极工作,也离不开退休干部、开封成语典故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赵孝斌的努力。
退休后,赵孝斌历时4年多,参考古今118部典籍,编撰了一部长达40万字、共收录成语典故故事295条的《开封成语典故故事》。2014年冬,赵孝斌和宋城文化产业有限公司经理谢东伟克服种种困难,保证了开封成语典故苑(第一批)顺利完工。2015年冬,三九严寒天气,赵孝斌在现场迎着寒风和雕刻工人商讨如何保证雕刻质量,如何准确地安放成语典故石。2016年元宵节前,赵孝斌发现一块成语典故石上有一个字多了两点,他当即冒着-9℃的严寒找了水泥砂浆,用手指头抹平了多出的两点。手指头上尽是水泥,纸巾擦不掉,他就从地上抓了一把雪把双手搓干净。 4月11日,他前往集英中学为学生讲解开封成语典故故事。4月20日,他组织上河诗社的诗人参观成语典故苑。4月21日,应邀参与“书香开封 生命成长”活动的赵孝斌,积极宣传开封成语典故文化。在4月24日的读书日活动中,赵孝斌登上舞台“说故事 猜成语”,对猜中成语的群众赠书一本。11月,他登上讲台为我市近200名基层领导干部讲解开封成语典故……年届古稀的赵孝斌,在积极弘扬开封成语典故文化的路上发挥着余热。
《汴梁晚报2016年终回顾报道——十大新闻人物》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kaifeng.yuduxx.com/shehui/734969.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