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3-24 10:50 我要投稿
17年来,杞县民间收藏家胡书清收藏了上万双不重样的虎头鞋,以此弘扬传统文化、展示民间艺术—
留住针线绱出的亲情和乡情
花花绿绿的虎头鞋,是不少人儿时的记忆。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很多小孩不再穿虎头鞋,会做虎头鞋的人也越来越少。然而,杞县剪纸艺术家、民间收藏家胡书清用了17年搜集了上万双来自全国各地的虎头鞋。她说,每一件民俗藏品背后,都有一段传说、一段乡情,民间艺术要保护、展示,更要分享、传承。
胡书清的收藏馆位于杞县西郊的一个家属院里。3月28日,步入收藏馆,记者顿时大开眼界,架子上摆满了做好的虎头鞋,花花绿绿,样式不尽相同,十分壮观。据了解,胡书清出生于教育世家,她的父亲从事美术教育工作,母亲是当地的剪纸高手。受父母的艺术熏陶,胡书清从小就很喜爱美术,也酷爱民间剪纸艺术,是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杞县剪纸的代表性传承人。提起收藏虎头鞋的原因,胡书清告诉记者:“十几年前别人送了我一双虎头鞋,我感觉非常好看,因此对虎头鞋产生了非常浓厚的兴趣甚至达到迷恋的程度。虎头鞋上漂亮的刺绣图案也给了我不少创作剪纸作品的灵感。”她说,十几年里,她走遍全国各地买布鞋,特别是在春节期间总会去逛庙会买布鞋,“看着花花绿绿的虎头鞋十分喜庆,有过节的气氛”!
对胡书清来说,虎头鞋代表的是一种难以忘怀的乡情。打她记事起,每个农闲的冬天,奶奶、母亲都在剪纸、绣虎头鞋和兜肚。女儿小时候就穿着奶奶亲手缝制的虎头鞋。民间认为,老虎是百兽之王,能驱邪避灾,给婴幼儿穿上虎头鞋就能为孩子壮胆,保护孩子健康安宁。虎头鞋还衍生出了五毒鞋、青蛙鞋和各种辟邪祈福的生肖鞋。上世纪80年代,虎头鞋流行于我国北方地区,尤其是豫东地区。虎头鞋做工复杂,仅虎头上就需用刺绣、拨花、打籽等多种针法。鞋面的颜色以红、黄为主,虎嘴、眉毛、鼻、眼等处常采用粗线条勾勒,夸张地表现老虎的威猛。14岁就熟练掌握剪纸技艺的胡书清一眼就能看出虎头鞋前面的花样是剪纸花样还是机绣花样。
胡书清说,杞县的虎头鞋也叫“猫头鞋”。俗话说:“头双蓝(取谐音拦,即拦住不夭折),二双红(红能辟邪,可以免灾),三双穿得紫落成(意即孩子在自家长大成人)。”至今,杞县还保留让姑姑做3双不同颜色的虎头鞋在“过九天”时送给侄儿的风俗。新乡的虎头鞋则叫“眉眼鞋”,当地人认为孩子穿过眉眼鞋,做事“有眉有眼”(有条理)。新乡封丘人会在孩子满百天时为其穿上“百岁鞋”,“百岁鞋又称九针鞋,因鞋底缝的菱形由九针组成,寓意长长久久”。
从2000年到现在,胡书清收藏了全国各地的1万余双不重样的虎头鞋。这1万余双虎头鞋里,两三千双来自杞县。为了淘到更多做工精美、艺术价值更高的虎头鞋,胡书清每年9月至12月到乡下以及邻近的淮阳、浚县等地,甚至远赴山东、河北淘鞋。最便宜的一双12元,最贵的要150多元,胡书清已记不清自己在收鞋上花了多少钱,只知道自己每年剪纸收入的绝大部分都投在了虎头鞋上。
一件件喜庆精美的虎头鞋就这样被胡书清抱回了家,但最吸引她的,是一针一线绱出的暖暖亲情、浓浓乡情。胡书清印象最深的是杞县平城乡一位70多岁的老太太。她一连去了3次对方都不卖,说是留给女儿的。老太太的鞋很有特色,虎眼、虎眉、虎嘴形态逼真,虎耳朵很有神,鞋帮上也绣有两只老虎,机器根本做不出来。胡书清第4次提着礼品登门拜访,老太太终于被她的诚意打动,送了她两双,胡书清如获至宝。
胡书清说,现在会做虎头鞋的人越来越少,不少手艺精湛的老人也相继辞世。时代在发展,童鞋的种类越来越多,虎头鞋的需求越来越小了,年轻人也不愿学习这门手艺。她担心,有一天虎头鞋的制作技艺会失传。因此,胡书清打算捐出大部分虎头鞋给公立博物馆,“让虎头鞋永久留存”。她还要留几十双给女儿,作为家族的记忆。
《17年来,杞县民间收藏家胡书清收藏了上万双不重样的虎头鞋》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kaifeng.yuduxx.com/shehui/789458.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