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12-27 11:21 我要投稿
作为今年中国主场外交的又一次重要活动,12月14日至15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政府首脑(总理)理事会第十四次会议在郑州召开,为在开放发展新征程中奋力疾行的河南树起了新的里程碑。河南与世界的相知与互动,因为“一带一路”的时代课题跃上新高度。 这次国际盛会上,闪耀的“开封元素”不仅吸引了中外宾朋的目光,在为盛会增辉的同时,也让开封这座古都迸发新的活力。
砥砺前行的河南
拥抱世界
虽然早已进入冬天,但此时的中原大地却是暖意浓浓,一片喜气洋洋的热闹景象。而这一切都源于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政府首脑(总理)理事会第十四次会议在郑州的召开。这是今年中国主场外交的又一次重要活动,也让河南嵌入了全球链条。
砥砺前行的河南此刻向世界张开了双臂,加快建设河南省新兴副中心城市的开封也向世人绽放笑脸。
此前13次的“上合会议”都是在国家首都或该国的国际大都会举行,而此次选址在中原腹地的郑州,为什么如此重要的会议会垂青河南?
而这并非偶然。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省承办的规模最大、层次最高、影响深远的多边外交活动。会议在郑州召开,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河南的信任和认可,也是上合组织各国对河南的选择。
地处中原大地的河南省历史上曾是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先后有200多位帝王建都或迁都于此,这里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就在郑州周边,洛阳、开封等地名胜古迹和人文遗址响誉海内外。与中国其他任何地区相比,河南绝对称得上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在这里举办国际性会议,也是中国历史文化与文明底蕴的最佳展示。
丝路河南,源远流长。2000多年前,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一条连接欧亚的陆上“丝绸之路”。作为古丝绸之路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河南同沿线国家和地区经贸往来、人文交流绵延千年。后来,随着我国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的东迁,丝绸之路的起点也不断东移,到了宋代,开封成为“丝绸之路”的新起点。可以说,开封与“丝绸之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开封因丝路而昌盛,丝路因开封而绵长。
新丝路,新征程。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河南把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作为服务大局、扩大开放的重大举措,与实施粮食生产核心区、中原经济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三大国家战略规划紧密结合,跃马扬鞭,奋力挺进。2014年,中国中部六省排名中,河南省GDP总量稳居第一。而郑州是全省龙头,被视为我国中部地区最有发展潜力的城市之一。位于郑州之东的开封也毫不逊色,近年,经济列车隆隆前进,主要指标快速增长,增速持续位居全省前列;郑汴电信同城、金融同城顺利实现,郑汴物流快速通道、郑开城际铁路相继通车;中原经济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蓝图铺展,开封作为核心增长极的地位不断强化,河南省新兴副中心城市的发展定位上升为全省战略;由开封倡议发起的“一带一路”城市旅游联盟,更是让海内外目光聚焦开封;未来10年最具竞争力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等一系列荣誉纷纷花落开封,生动诠释了这座城市地位的提升。
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政府首脑(总理)理事会第十四次会议进行期间,外交部新闻司参赞唐锐接受媒体采访的开场白就是连说三个“非常好”。他表示,郑州不仅有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而且如今发展也很快,这是中国的缩影。会议选择在郑州举行,不仅是向世界展示郑州,也是展示中国,不仅对郑州有好处,对中国也有好处。
A
登上国宴的开封美食
12月14日19时,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郑州为与会外方领导人举行欢迎晚宴。在欢迎晚宴开始之前,不少人士都在猜测,欢迎宴会上到底会出现哪些河南本地美食?
当豫剧《花木兰》在宴会厅唱响时,极具河南地方特色的美食出现在参会领导人面前,这也是此次国宴的最大特点。然而,更令开封人兴奋的是,桶子鸡、紫薯泥……开封美食成为国宴的一大亮点。
开封美食出现在如此“高大上”的国宴上,既凸显了地方特色,又不失丰盛,在开封饮食历史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清朝末年,马氏一族为躲避战乱从南京迁往开封,在南京板鸭的基础上,改进工艺,推出了“桶子鸡”。由于桶子鸡选料严格,制作讲究,故其成品形体圆美,不裂口,不破皮,色泽鲜黄,味香爽口,入口嚼起来既嫩又脆,油而不腻。红薯泥是我市杞县非常有名的汉族传统小吃之一,是一道久负盛名的中州名菜。它的制作方法很讲究。此菜味道甘甜,爽口开胃,色泽鲜艳,营养丰富,人称“三不沾”菜,即一不沾盘子、二不沾筷子、三不沾嘴。每当贵客临门,杞县人都会热情地端出这道风味菜。红薯泥不仅是杞县的名产,也是中原地区粗粮细作的典型。红薯从粗制到细作,从平常食物到宴席珍品,是历代劳动人民智慧的体现,也是我国食品制作技术的发挥和创造。这次国宴选用了更加考究的紫薯,紫薯除了具有普通红薯的营养成分外,还富含硒元素和花青素。这道精心制作的紫薯泥饱含着古城人民喜迎盛会的欢欣之情。
欢迎晚宴上出现的桶子鸡和紫薯泥是开封美食日渐走俏的一个缩影。近年,蕴含厚重历史文化底蕴的开封美食频频出现在重要场合,深受贵宾们的好评。去年,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来到焦裕禄干部学院,参加并指导兰考县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在焦裕禄干部学院用餐时,摆在总书记面前的主食,除了兰考大刀面外,就是我市著名美食小笼灌汤包。
作为一座数千年建城史的八朝古都,开封一直是世人关注的焦点,而开封种类丰富的美食更是誉满天下。近年,随着我市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的步伐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世人将目光投向这里,海内外媒体纷至沓来,将开封的美名带至世界的各个角落。2014年,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在线主办的“2014中国城市榜——全球网民推荐的最中国美食城市”评选活动中,开封、重庆、苏州等9座城市共同荣获“全球网民推荐的最中国美食城市”称号。
开封美食登上国宴的餐桌,除了开封饮食有着独特魅力之外,也与市委、市政府弘扬开封的饮食文化、推动开封饮食业的发展作出的一系列努力分不开。这些都为开封饮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特别是今年,为加快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步伐,我市积极推进“文化+餐饮”行动,通过文化与餐饮融合发展,传承创新,培育壮大餐饮产业,带动提升全市服务业发展水平,形成新常态下支撑全市经济发展的新动能。该行动以文化与餐饮融合发展为主线,以“文化深化餐饮内涵、餐饮展现文化魅力”为宗旨,立足宋文化优势,研究深挖北宋宫廷御菜做法、内涵,做好传承创新;巩固扩大豫菜、餐饮老字号、开封小吃等优势,做亮豫菜精品,推动餐饮老字号开展连锁经营、使开封小吃“走出开封”;3年内培育建设一批美食广场、美食街坊;培育评选一批“餐饮名店”,2016年清明文化节前完成首届“百家餐饮名店”的评选工作;积极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美食之都”,力争2017年完成申报工作;“十三五”期间,培育5~10个餐饮影响力大、带动性强的餐饮文化品牌,培育1家餐饮企业上市。
B
服务大会的开封团队
值得我们骄傲的是,在“上合会议”的现场和场外,有来自我们开封的志愿者和武警战士在为大会默默地奉献着。
“做志愿者让我收获友谊和快乐。”12月14日,“上合会议”的第一天,多国政要陆续抵达,这一刻,郑州成了举世瞩目的焦点。在会场内外,活跃着一群青年人,他们自愿投入会议服务中,协助提供咨询、翻译、引导等服务,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展示了河南志愿者的青春风采。
在这次盛会上,河南大学外语学院俄语专业30名优秀学生担任了志愿者。来自河南大学俄语专业的大三女生任苗苗,就是其中一位。12月14日早晨,为了顺利迎接从北京搭乘高铁来郑州的蒙古、白俄罗斯、伊朗等国的客人,她不到7点就赶到了郑州东站,和从郑州大学英语专业的大四女孩张梦珍一起,静候嘉宾的到来。“虽然最近几天,来回奔波确实累一些,但是在会议中做志愿者,不仅能够锻炼各方面的能力,还扩大了知识面,收获了友谊。”任苗苗说。对客人提出的问题,任苗苗都面带微笑,耐心解答。
“来之前,我对上海合作组织的成员国进行了了解,做足了准备。”她说,这使她在工作中显得胸有成竹,不那么紧张。当看到尊贵的客人在她的协助指引下能够顺利上车,她心里很舒坦,“做志愿者使我很开心”。
根据上级部署,武警河南总队担负上合组织总理会议警卫安保工作,武警开封支队主要负责环郑主要交通要道卡点警戒,武警开封支队中士牟海鹏所在的执勤点就在郑开大道上。
郑开大道作为入郑的主要卡口,每天近万辆机动车经过。由于支队人员少、卡点多,每天每人执勤都在12小时以上。作为小组长,牟海鹏不仅每天要带好队伍,遇到哪位战友身体不舒服了,还要替战友站岗。连续一个多星期,路上车多的时候,牟海鹏连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下哨后,困得倒下就想睡。
像牟海鹏这样为此次会议做好安全保障的武警战士和公安民警,开封还有很多,他们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恪尽职守,默默地为会议安全保驾护航,也在为古城开封争光。
C
“一带一路”的开封作为
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政府首脑(总理)理事会第十四次会议在郑州召开,这为我省建成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全省上下都期盼着、期待着,借助此次大会,河南与“上合组织”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往来能更加密切,进一步实现合作共赢、协同发展。
此次成员国政府首脑(总理)理事会第十四次会议发表了关于区域经济合作的声明,重申各方积极支持实施丝绸之路经济带等区域合作倡议,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各国发展战略以及欧亚经济联盟等本地区一体化机制对接等。
开封作为全国首个提出“文化+”理念的城市、北宋时期丝绸之路的东起点和“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一带一路”为开封的复兴和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市委、市政府及早地认识到这一点,在“十三五”的谋划中就将“一带一路”确定为未来开封要着力抢抓的“三大机遇”之一。
“‘一带一路’既是经济带,也是文化带。借力‘一带一路’,我们将着重打造开封的装备制造业、信息产业及农业产业化等,还将进一步叫响旅游和文化品牌,做好产业和文化这两篇大文章。”市委书记吉炳伟说,开封最大的优势在于文化,它厚重的历史和文化积淀对于开封进入丝绸之路经济带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开封将围绕华夏历史文明传承,扩大以“宋文化”为代表的开封传统文化影响力,促进与沿线国家和地区文化共振、共鸣和共享。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今年菊花文化节期间,开封发起并牵头成立了“一带一路”城市旅游联盟,30多个“一带一路”沿线城市携手推动沿线国内外重要节点城市旅游资源的共享、品牌的共建和客源的互动,共同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丝绸之路文化旅游带。市长侯红在“2015‘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发言中表示,开封将努力实施“文化+‘一带一路’”,迎接与沿线城市文化的碰撞、交融和创新。
开封正抢抓“一带一路”的机遇,加快建设河南省新兴副中心城市和“四个开封”步伐,努力将一幅新版《清明上河图》呈现在世人面前。
《“开封元素”闪耀“上合会议”》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kaifeng.yuduxx.com/shizheng/301289.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