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1-08 09:43 我要投稿
别开生面的中国开封第33届菊花文化节新闻发布会,引爆了海内外游客对菊韵开封的热议,成为全省外宣新闻发布会的成功典范;
用现代声光技术成功“复活”千年前北宋东京城的世博清明上河动态馆,成为海内外媒体竞相探访的对外宣传基地;
承载着厚重历史积淀的《文化开封》丛书,以其百科全书式的丰富与全面,成为备受读者追捧的外宣图书出版物;
充满了温暖怀旧情怀、全方位展示美食魅力的《东京之恋》对外宣传片,引发游客对开封小吃的无限向往……
今年以来,开封外宣工作坚持国内与海外并举、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互动、主流媒体与分众媒体联动的原则,持续扩大宣传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全面提升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为“四个开封”、河南省新兴副中心城市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释放出源源不断的强大正能量。
据市委外宣办(市政府新闻办)主任岳杰介绍, 近日,河南省委外宣办(省政府新闻办)组织专家学者对全省外宣系统的新闻发布会、外宣新媒体平台、对外宣传采访基地、外宣图书出版物、对外宣传片、特色外宣品等“六个一”工程作品进行了评审,共评出优秀作品60部。开封报送的作品分别获得4个奖项,获奖数量在全省领先。
在服务大局的行动中彰显外宣作为。开封在全国率先提出“文化+”理念后,如何让外界更加广泛理解并接受这一新理念,将之真正转化为开封发展新优势、城市新名片,成为外宣工作的重中之重。市委外宣办整合优势资源,借势推动,在今年菊花文化节期间,邀请联合报、东森电视台、澳门力报、大公报、文汇报等8家新闻媒体来到开封,深入采访“文化+”的生动实践。借助这些知名媒体的宣传,一时间,开封“文化+”在华人圈引发了广泛关注,尤其是“一带一路”城市旅游联盟,借助这些媒体的传播,让世界的目光聚焦开封,开封城市的“国际范儿”也得到进一步彰显。《香港商报》还推出了整版报道,从理念、实践等方方面面全面展示开封文化发展的最新成果。
在创新传播的探索中提升外宣实效。在这个新闻迭出、热点不断、焦点频现的网络时代,要想使外宣活动保持持续的热度和吸引力,就必须有好的创意、好的载体、好的内容。今年,市委外宣办组织开展了第一届开封对外宣传“六个一”工程评选活动,结合评选活动,在电视上对全市优秀形象宣传片进行展播,晒干劲、晒形象,进一步提升外宣工作的具体化、项目化水平。市委外宣办还借用外部资源组建了外宣联盟,提高了开封的影响力。台湾客商王先生说,他通过台湾东森电视台展播的开封宣传片,对这座城市有了全面认识,强烈感受到这是一片充满无限机遇的发展热土,他愿意邀约更多合作伙伴到开封投资兴业。
在制度机制的完善中夯实外宣基础。今年以来,我市建立健全了外宣联系会制度、定期通气会制度、突发事件新闻报道制度、外宣品制作发送管理制度、新闻发布制度、新闻发言人制度、外宣稿件考核评估制度等,通过完善的制度把方方面面的力量和资源整合起来,不断拓宽发布领域,创新发布形式,大胆尝试主题发布、 系列发布、联合发布、现场发布、网络发布、基层发布、外埠发布、立体发布等形式多样的新闻发布方式,真正构建起平台联动、资源联动、渠道联动的大外宣格局,进一步提升外宣新闻发布的影响力、传播力。
在精品内容的打造中叫响外宣品牌。一是叫响城市名片,提高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在菊花文化节期间,我市策划实施了河南网络大V看开封活动,强力宣传推介开封的城市文化名片。二是打造外宣精品,提高外宣品制作水平。建立了外宣品归口管理制度,统一和规范外宣品制作,积极探索外宣品制作、运作的市场化模式,在突出开封特色、丰富文化内涵、顺应受众需求等方面下功夫,对我市特色地域文化产品进行全新包装,形成了多个系列的城市外宣品。目前,全市共推出精品宣传片41部、精品外宣品9个、精品图书19个、精品新媒体平台41个、精品外宣采访基地9个。
《开封“国际范儿”背后的外宣推力》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kaifeng.yuduxx.com/shizheng/310482.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