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1-17 09:24 我要投稿
服务业强市建设扬帆起航
【回放】为推动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开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今年1月,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意见》,《意见》明确了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总体要求、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
《意见》提出,要加快服务业发展坚持市场化、产业化、信息化、社会化、国际化、文商旅一体化方向,力争到2020年基本建成服务业强市,使开封成为全省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基地,成为全省重要的区域服务业发展中心。
《意见》决定自2015年起,市财政每年安排5000万元作为市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投向服务业领域。统筹整合服务业发展相关资金,综合运用补助、贴息、政府采购、资本金入股、奖励等方式,加大对现代物流、文化、旅游、电子商务、信息服务、工业设计、养老服务、健康服务等领域项目建设支持力度,为加快服务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评析】服务业被誉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代表着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对于历史文化资源得天独厚、交通区位优势优越、重大战略机遇叠加聚集的开封而言,发展服务业无疑具有广阔空间和巨大潜力。《意见》的出台,为我市服务业发展绘就了“施工图”和“路线图”,也必将开启服务业繁荣发展的美好明天。
开封旅游“升级版”呼之欲出
【回放】今年以来,我市以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为目标,以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宋都古城文化产业园区为平台,以创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为抓手,持续推动文化旅游产业繁荣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前三季度,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3198.4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65.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9%和22.8%。
“文化+”战略备受关注。我市在文化产业发展实践探索的基础上,在全国率先提出了“文化+”发展理念,出台了“文化+”行动计划,大力实施了“文化+旅游”、“文化+会展”等10个专项行动,促进了文化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进一步提升文化产业及实体经济的创新力。
文化产业项目推陈出新。在进一步巩固“一河两街三秀”等文化产业新亮点的基础上,我市大力实施开封西湖、半亩园、银基水世界、开封文化客厅、博物馆、双龙巷、中原明珠等重点文化旅游项目,不断融入新理念、新模式、新业态,为文化旅游产业持续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评析】景区游客络绎不绝,新兴业态如雨后春笋,餐饮住宿一席难求,海内外媒体好评如潮……开封旅游“升级版”,不仅是文化旅游产业规模和数量的增加,更使竞争力和影响力显著提升。
2015年第一次重大项目集中开工
【回放】开封发展日新月异,项目建设气势如虹。3月21日上午,本着节俭、高效、务实的原则,开封市2015年第一次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在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德豪光电科技园二期工程现场举行。
这次集中开工的重大项目,工业项目27个,总投资179亿元;社会事业项目4个,总投资11亿元;其他项目35个,总投资219亿元。这些项目的实施,将为夯实我市发展基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壮大全市经济实力、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增添动力和活力。
项目是发展的载体,近年市委、市政府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打好“五大攻坚战”、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建设“四个开封”和河南省新兴副中心城市的重要抓手,每年实施一大批重点项目,项目数量、投资额连年增长,为全市经济保持“好中求快”发展势头做出了重要贡献。
【评析】今年以来,面对宏观经济下行的严峻形势,我市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上项目,不断创新工作机制,着力解难题,打好组合拳,重大项目的集中开工,更是吹响了项目建设加速推进集结号。一批重大项目的陆续开工、建成、投产,有力拉动了投资增长、产业发展,为开封在新常态下爬坡过坎、砥砺前行提供了后续动力。
开封创新驱动发展搭上“清华快车”
【回放】2015年6月16日,在美丽的清华大学校园,随着市长侯红与清华大学副校长薛其坤院士郑重签署协议文本,正式开启了开封与清华大学全面合作的新篇章。今后,将有越来越多的清华人才、清华技术、清华研究机构在开封加速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开封也是河南省首个与清华大学建立全面合作关系的城市。
开封与清华大学的全面合作包括战略决策咨询合作、科技创新与合作、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人才交流合作、干部挂职合作、教育培训合作等6个方面14项具体内容。根据协议,双方将依托开封各产业聚集区、科技企业孵化器和骨干企业,加快技术集成、企业孵化和新兴产业集群建设,合力培育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共建各类研发平台、孵化平台、创新创业平台,大力开展产学研合作,重点鼓励和支持清华大学优势学科团队与开封共建产业技术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
【评析】高等院校智力密集、人才荟萃,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今年以来,我市持续加大市校合作推进力度,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河南大学等一批高校开展密集对接,取得了丰硕成果,市校合作正为开封创新驱动发展释放出强大正能量。
开封首家众创空间开放运营
【回放】6月18日上午,开封首家众创空间——开封众创空间正式开放运营。作为我市首家同时也是河南省较早开放的众创空间,开封众创空间引发了省内和周边省市创业者的广泛关注,在创客中具有很强影响力的2015CCF青年创业大赛,特地把中部赛区的赛场设在这里,吸引了30多个团队、120余名参赛者参加。
6月初,我市出台《开封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实施意见》,出台了加快众创空间发展的一揽子优惠政策,并从今年起每年设立不低于1000万元的专项资金,用于支持众创空间等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和各类创新创业活动的举办。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计建成众创空间、孵化器等新型创新创业服务载体 10家。
众创空间已成为开封汇聚创新要素、吸纳创新人才、孵育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重要平台。自今年6月正式投入使用以来,该众创空间承办了2015CCF青年创业大赛等活动,成功征集项目近 200项,成立团队80余个,入驻中小初创企业 36家,吸引大学生创业人员 200 余名。
【评析】参天大树的起点,是一粒小小的种子;万丈高楼的起点,是一块平常的基石。众创空间等新型创新创业平台在开封的蓬勃兴起,既是开封在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中下的“先手棋”,又是蓄积新动能、培育新增长点的务实举措。
总投资242亿元的47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
【回放】8月29日上午,开封市2015年第二次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本着节俭、高效、务实的原则,在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中意湖项目建设现场举行。
本次全市共集中开工重大项目47个,总投资242亿元,年度投资目标68亿元。开工的重大项目中,既有科技含量高、产业层次高、市场前景好的工业项目,也有提升城市品位、富有文化内涵的三产项目,还有改善民生的社会事业项目。其中,工业及高新技术项目25个,总投资172亿元,年度投资目标43亿元;城建环保项目11个,总投资38亿元,年度投资目标16亿元;其他项目11个,总投资32亿元,年度投资目标9亿元。
今年以来,我市着力破解招商线索生成、项目签约落地、建成投产、企业生产入库等环节不互联互通的难题,加速建立完善环环相扣、紧密联系的项目运作链式机制。截至目前,全市390个项目进入招商项目库、64个项目进入项目储备库、329个项目进入重点项目库,项目运作实现无缝衔接,效率进一步提升。
【评析】俗话说,牵牛牵鼻子,打蛇打七寸。开封抓住了项目,就抓到了快速发展的“牛鼻子”;抓住了项目,就抓到了破解难题的“七寸”。借助项目的顺利实施,新兴副中心城市加速从蓝图走向现实,弯道超车的动能蓄积增强。
开封推出全国首份 “文化+”行动计划
【回放】 农业遇上“文化+”,多了一分别样的“优雅”;工业遇上“文化+”,打开了个性化消费的“蓝海”;服务业遇上“文化+”,抓到了出奇制胜的“王牌”。
10月8日,随着全国首份“文化+”行动计划在开封正式对外公布,标志着这座千年古都,正加速把“文化+”打造成城市转型发展的新引擎。
这份《中共开封市委开封市人民政府关于积极推进“文化+”行动计划的实施意见》,包括“文化+旅游”、“文化+城建”、“文化+会展”、“文化+工艺设计”、“文化+餐饮”、“文化+健康养老”、“文化+体育”、“文化+农业”、“文化+工业”、“文化+市场”10个专项行动,几乎涉及开封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
开封在“文化+”行动计划中提出,每年用好3000万元文化产业发展资金和5000万元旅游业发展资金,到2020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7%左右,文化企业数不低于2000家。
【评析】“文化+”,文化是基础,融合是关键,转型是目的。“文化+”战略的应运而生,得益于开封在文化产业领域坚持不懈的创新探索。“文化+”正在这座古城中释放出强大的融合力、创新力。
“一带一路”城市旅游联盟在开封成立
【回放】 33座城市,年接待游客超13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超1.3万亿元,10月17日在开封宣告成立的“一带一路”城市旅游联盟,是“一带一路”上首个以城市为主体结成的旅游合作组织。
千年前的丝绸之路上,驼铃悠悠,船帆猎猎,汇成了沿线不同民族、文化的碰撞与融合的交响曲;千年后的今天,沿线众多文物、古迹,壮丽的自然风光和多彩的风土人情,仍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亿万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由开封市政府、河南省旅游局共同发起的“一带一路”城市旅游联盟,将把沿线旅游城市集结起来,抱团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丝绸之路文化旅游带”,促进“一带一路”城市旅游及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东方夏威夷”三亚、“天然历史博物馆”西安、“塞北江南”牡丹江、“世界客都”梅州、“孔孟之乡”济宁、“恐龙之乡”二连浩特……首批加入联盟的城市,据统计,2014年,33座城市年接待游客超13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超1.3万亿元,占国内旅游市场的1/3。
【评析】“一带一路”是文化带,是旅游带,也是经济带。发起成立“一带一路”城市旅游联盟,开封找到了贯彻“一带一路”战略的有效抓手,把一个宏伟的构想落到了实处。
开封西湖景观一期工程正式开放
【回放】 蓝天、白云、沙滩,千年文化与自然景观完美融合,10月28日,开封西湖龙舟表演赛顺利举行,这标志着开封西湖景观一期工程正式开放。
开封西湖位于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的湖泊—森林生态景观风景带,该项目2010年10月25日正式开工建设,2014年5月1日开始蓄水,2015年完成湖岸绿化及景观一期工作。
开封西湖作为全开放性景区,水域面积达6000亩。从北向南划分为6大功能区,依次为生态湿地体验区(孕水)、滨水休闲商业区(乐水)、文化艺术展示区(赏水)、历史文化演绎区(戏水)、人文主题体验区(恋水)、生态郊野体验区(憩水)。
开封西湖景观工程备受关注,也是缓解城市水资源短缺、发展农业生产的富民工程。它由西干渠引黄充水,为农业灌溉、市区工业用水及河湖补水提供新水源,每年向市区供水量为3000万立方米。
【评析】开封,因水而美丽,因水而兴盛。开封西湖景观一期工程的建成开放以及涧水河项目加速推进,在不久的将来,开封将实现老城、新城的水系连通,让城市水脉更加充盈,让“北方水城”的内涵更加丰富。
宋城站成为全省交通运输系统首个PPP项目
【回放】 今年,公共服务领域广泛推行PPP模式大幕终于正式开启,我市积极运作包装项目、整合盘活资源,推出了首批30个PPP项目,其中,宋城旅游客运站成为全省交通运输系统首个PPP项目,是全省首个和城际铁路实现联运的公路客运站。
作为全省最大的综合运输枢纽,交通“零”换乘仅是宋城旅游客运站的基本功能。根据规划,宋城旅游客运站项目规划占地24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估算总投资约15亿元。宋城旅游客运站的所有功能分三期实施,一期工程主要为郑开城铁提供全方位的配套服务,建设城市广场、长途汽车站、公交场站;二期建设旅游集散中心、办公楼、停车场等;三期建设商住服务等城市综合体系。三期工程全部建成后,宋城旅游客运站最终将成为集旅游运输、交通换乘、旅游集散、商业服务、商业住宅为一体的城市新地标,开发建设集餐饮、休闲、娱乐、购物、办公、酒店等多业态一体的商业综合体,以大幅增长的客流、商务流给开封带来新机遇。
【评析】借船出海撬动社会资本,盘活资产实现四两拨千斤。通过PPP模式的运作,我市交通运输部门多年想建而“力不从心”的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得以实施,旅客出行和城市发展都将从中受益。
《开封日报回眸2015年终特刊:开封十大城市行动合力写传奇 品质看古城》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kaifeng.yuduxx.com/shizheng/316460.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