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都网 > 河南新闻 > 开封新闻 > 时政新闻 >

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 为全市经济社会加快发展提供坚实财力保障

[摘要]企业生产忙。 全媒体记者刘睿恒供图 智慧开封展示体验中心。 全媒体记者李文璞供图 市第十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最快的五年、综合实力提升最明显的五年、取得成效最为显著的五年。五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财政部门紧紧围...

1

2

企业生产忙。 全媒体记者刘睿恒供图

企业生产忙。 全媒体记者刘睿恒供图

智慧开封展示体验中心。全媒体记者李文璞供图

智慧开封展示体验中心。 全媒体记者李文璞供图

市第十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最快的五年、综合实力提升最明显的五年、取得成效最为显著的五年。五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财政部门紧紧围绕“河南省新兴副中心城市”建设和“四个开封”建设,大力提升财政实力,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促进经济持续较快发展,为有效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作为综合经济管理部门,市财政局自觉跳出就财政论财政的小圈子,始终把财政工作置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来把握、来定位,自觉服从服务于党委、政府工作大局,由此实现了财政工作与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同频振动,体现了市财政部门的政治敏感性,保持了工作的正确方向。经过积极努力,全市各级财政为我市实现“五个翻番”、打好“五大攻坚战”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保障,做出了积极贡献。

打出财政政策“组合拳”

促进经济稳定增长

近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国内经济下滑,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全市各级财政部门紧紧围绕“1234”总体工作思路,多措并举、务实重干、攻坚克难,在稳增长、促改革等方面打出一系列“组合拳”,为全市经济社会平稳健康较快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我市出台了《开封市财政支持稳增长若干政策措施》,制定了16条财政支持经济发展的举措,整合各类财政资金超过15亿元,促进全市经济稳定发展;出资5000万元设立了规模1.7亿元的企业还贷周转金,累计发放周转资金17亿元,帮助企业破解“转贷困局”。

为了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2015年,我市出台了《开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补充意见的通知》(汴政办〔2015〕117号)。截至目前,市财政已拨付资金1.2亿元用于政策落实。同时,调整了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缴纳时间,将缴纳时间由办理建设规划工程许可证前一次性缴纳,调整为办理商品房预(销)售许可证前一次性缴纳,有效缓解了房地产企业资金压力,促进了我市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千方百计筹措资金

不断提高财政保障能力

五年来,市财政在预算体制框架内,积极整合各类专项资金,不断强化财政资金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和引导作用,支持我市经济社会发展。

据统计,市第十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间,我市共争取上级转移支付资金647.7亿元,其中2011年101.4亿元、2012年118.9亿元、2013年128.3亿元、2014年141.7亿元、2015年157.4亿元,年均增长13.9%。转移支付的增长,有力支持了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期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由116.4亿元增长至263.3亿元,年均增长17.7%。

积极争取发行政府债券资金,建立政府融资和债务风险防范新机制。近年来,市财政积极争取上级财政部门转贷我市政府债券资金135.8亿元(含新增债券和置换债券),新增债券的发行有力支持了我市城市建设,保障了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重点支出。

盘活财政存量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国务院和财政部要求,从2015年起,我市开展了财政存量资金清理工作,两年共清理盘活财政存量资金14.2亿元。清理收回资金及时用于重点领域,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探索多元化投资渠道

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能

PPP模式,是指政府与私人组织之间,为了提供某种公共物品和服务,以特许权协议为基础,彼此之间形成一种伙伴式的合作关系,并通过签署合同来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确保合作的顺利完成,最终使合作各方达到比预期单独行动更为有利的结果。

推广运用PPP模式是深化财税改革,构建现代财政体制的重要内容。近年,市财政局在推广运用PPP模式方面坚持统筹谋划、多措并举,不断创新体制机制,为我市经济社会加快发展注入了新动能、新活力。

2015年5月28日,在市财政局的精心组织下,我市隆重举行PPP项目推介暨签约仪式,面向全国发布30个PPP项目,总投资257.9亿元。为进一步加强PPP项目的宣传推广,2015年,市财政局积极向省财政厅申报我市PPP项目进入省级项目库,全市21个项目列入省备选库、6个项目列入省推介库;2016年,市财政局又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第二批PPP项目征集工作,审核后提交省财政厅14个项目,有8个项目列入省意向库,占全省的18%。

财政积极为项目落地提供资金保障。经多方努力和积极对接,我市分别与浦发银行郑州分行、交通银行河南分行及上海复星集团合作,成功设立了三只总规模300亿元的发展基金。2016年,市财政出资5000万元,激活了“浦银汴投城市运营发展基金”。

重点PPP项目相继落地。开港大道、民生养老院、开尉路、涧水河、示范区水资源生态环境治理等8个项目与社会资本签约,总投资134.5亿元,已进入施工阶段。其中,投资23.3亿元的清明上河城项目已进入采购阶段、体育中心项目11月底前开工建设。

开封要建设直达港区的快速通道,实现新、老城区水系贯通,建设能够承接国际国内单项比赛、省内综合比赛的体育场馆,建设民生养老院缓解养老难等,这些单纯靠财政投资不可实现的梦想,按照PPP模式运作正一步步变为现实。

据财政部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8月30日,全省推介库PPP项目196个,落地89个,投资额1728亿元,落地率45.4%。我市推介库项目12个,落地8个,投资额134.5亿元,落地率66.7%,高出全省平均水平21.3个百分点。按照目前项目的成熟程度,到2016年年底,我市PPP项目预计落地11个,推介库项目落地率达到91.6%。

按照“起步要快、步子要稳、架子要正”的整体工作要求,市财政局开拓创新、扎实推进,PPP模式推广运用工作走在全省前列,被河南省财政厅称为行业涵盖多个民生领域的“开封模式”。推广运用PPP项目成为开封城市新名片。

持续发挥财政职能作用

促进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工业是强市之本。市第十次党代会确定开封市要坚定不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打造中原特色产业和现代制造业基地。

对此,我市各级财政部门切实发挥财政职能作用,支持打好工业强市攻坚战,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市财政部门通过创新财政扶持方式,支持构建结构合理、特色鲜明、节能环保、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不断强化新型工业化主导作用。统筹各类资金,加大投入力度,支持全面实施“81333”工程,促进八大产业集聚区、十大产业集群以及重点工业企业加快发展,不断增强工业实力。市财政部门通过制定财政激励政策、适当调整奖励办法等措施,加大对产业集聚区内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支持力度,加快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提升载体功能。

大力支持产业集聚区和产业集群发展。为加快产业集聚区发展,近年来,我市出台了产业集聚区税收激励、产业集聚区评比奖励、产业集聚区承载能力提升奖补等一系列激励政策。市财政积极筹措资金不折不扣落实奖补政策,共拨付产业集聚区奖补资金40205万元。在财政的大力支持下, 以2015年为例,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349.3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60%;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72.3亿元,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65.9%,产业集聚区成为拉动我市经济增长的有力引擎。

大力支持企业改革。拨付原开化集团、中州机械集团等破产改制企业职工安置费用20657万元,确保企业改革顺利进行。支持第二玻璃厂、毛条厂等企业破产改制,拨付企业职工安置费用2412万元,确保企业改革顺利进行。认真落实我市《关于坚持“持续求快”总基调促进当前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若干措施》的有关要求,深入开展百强企业服务活动,支持十大产业集群做大做强,鼓励企业扩大对外开放,对晋开集团、空分集团、福甬纺织工业城等重大项目进行奖励,支持企业外贸进出口,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推进了经济平稳运行。

围绕降低企业成本落实税收优惠政策。暂免征收部分小微企业增值税和营业税,增加企业研发支出税前扣除项目。取消、免征、减征96项行政事业性收费。“营改增”全面落实到位,切实减轻了企业负担。

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市财政设立转型升级专项资金,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对重点行业、新兴产业的主导产品、畅销产品实施奖励补贴,增强企业发展后劲。支持开展“双+”行动计划,支持产业集聚区、商务中心区和特色商业区加快发展。

大力支持“三农”事业发展

谱写强农惠民新篇章

我市财政认真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市第十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间,全市财政农林水事务支出共计126亿元,有力促进了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加大惠农补贴力度。认真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发放惠农补贴超过14亿元,使一大批农户从中受益。

积极支持粮食生产。投入资金15亿元 ,对产粮大县进行奖励,支持农业综合开发、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改造、农村土地整治等,改造中低产田,增加旱涝保收高标准粮田,实现粮食总产连续不断增加。

支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积极筹措农业结构调整、现代农业生产发展、农产品加工、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一事一议”等项目资金6亿元,支持特色优势农业发展和农业产业化经营。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支持农业科技创新,支持瘦肉精检测、动物疫情监测防控和实施生猪、奶牛、肉牛良种补贴。支持重点油脂加工企业技术改造和产油大县油料种植,对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部分予以奖励。

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投入资金13亿元,开展土地治理、建设高标准农田、推进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等加快构建全市政策性农业保险和再保险体系,减少自然灾害对农户的影响。

加大科技方面投入力度

激发创新创业新活力

为激发全市创新创业活力,市财政进一步加大了科技方面的投入力度。2011年至2015年,全市财政对科技方面的支出达到103801万元,并保持逐年增长的趋势。

加大市级科技投入力度。市第十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间,市财政预算安排科技专项经费5000多万元,用于我市重点科技计划项目、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并对科技创新人才和科技特派员进行补助。为激发科技人员开展科研的积极性,市财政安排专项奖补资金,用于市科技局、市科协、市社科联发放科技进步奖、科技成果奖、社科优秀成果奖。

2015年,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9号)和省政府《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实施意见》(豫政〔2015〕31号),加快构建我市的众创空间等创新创业服务平台,根据市政府指示,市财政局积极调整支出结构,设立开封市创业投资引导基金1000万元,用于支持发展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型中小企业及成果转化科技项目。

积极争取上级科技资金。在全市财政、科技等部门的支持下,在各企业、科研院所等单位的共同努力下,五年来,我市共争取上级科技财政转移支付资金1亿多元,带动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超过50亿元。

市第十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间,我市将争取到的科技转移支付资金全部及时足额下达有关单位,对一部分科技企业、科研院所进行扶持、补助、奖励,起到了很好的引导、激励作用。

市财政局的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市财政预算又安排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费用1150万元,重点用于重大科技专项、科技攻关计划等科技项目;安排众创空间发展专项资金1000万元,用于加快发展我市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等新型创业服务平台,积极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

通过加大科技方面的投入力度,促进我市创新体系建设取得了新突破,创新环境进一步优化,科技创新能力大幅提高,科技创新支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显著增强。


《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 为全市经济社会加快发展提供坚实财力保障》河南新闻-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kaifeng.yuduxx.com/shizheng/492726.html,谢谢合作!

[责任编辑:admin]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详细声明请点击进入>>

返回豫都网首页
版权所有: 豫都网 Copyright(c) 2010-2015 YuDuWang Network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3014680号
若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来信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邮箱:admin@yuduxx.com
未经豫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