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1-13 10:41 我要投稿
新年伊始,行走在顺河回族区土柏岗乡广袤的大地上,放眼望去,遍布乡野的水泥路上一辆辆小轿车奔驰而过,远处一排排小洋楼鳞次栉比,四通八达的农村“大动脉”连通着千家万户,带动着广大群众向着发家致富的梦想迈进,为我市东郊这片热土带来了生生不息的发展动力,成为农民群众奔向小康的一条条“黄金大道”。
近年,土柏岗乡农村公路建设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过去“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的黄土路逐渐被整洁美观的水泥路取代,一条条通村公路的开通承载着百姓的殷切希望,更凝聚着该乡一代代领导干部和公路建设养护者的心血。截至2015年年底,该乡农村公路建设总里程达到24公里,12个行政村之间和村内主要街道全部通上了水泥路,公路建设累计投入资金239万元。
土柏岗乡位于开封东郊,是我市的“东大门”,更关系着城市的“脸面”,加之全乡以水稻种植为主,是我市主要的粮食作物主产区,因此,公路建设对全乡乃至全市发展至关重要。土柏岗乡党委、政府把农村公路建设作为主要工作摆上重要议程,乡党委书记史文庆、乡长王辉多次在大会上表示:“再苦再难,也要不惜一切代价让群众走上放心路、致富路。”正是基于坚强的领导和组织保障,该乡农村道路建设飞快发展,仅去年一年,该乡就争取资金近300万元,修建农村公路近10公里,并在全市道路养护检查中多次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绩,受到了市交通部门的高度认可。
说易行难。土柏岗乡是典型的农业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推进农村公路建设首先面临的是如何解决修路资金的问题。以南小线(南神岗至小董庄)为例,该线路全长3公里,2013年之前,道路破损十分严重,对周边几千户群众的出行带来了极大不便,成为了人人诟病的“堵心路”。为尽快打通这条主要“动脉”,乡长王辉带领乡路管站的同志向上级交通部门申请资金,协调政策倾斜,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经过反复做工作,最终争取修路资金150万元。2013年年底,经过两个多月的紧张施工,一条4米宽的全新南小线呈现在群众面前,“堵心路”畅通了。同时,为方便错车,去年11月,该乡又争取道路养护资金4万元,对道路两侧的路肩垫土加宽,将道路扩宽至7米,受到了群众的广泛拥护,大家纷纷主动让出地头的黄土,供道路建设方取土使用。
每一次修路,都是一次困难重重的考验。大杨线(大杜寨至杨寨)、高前线(高庄至前朱)、大沙线(大杜寨至沙牛岗)……一条条农村公路的成功铺设,逐渐让全乡干部职工达成了一个共识,那就是只要敢于面对困难,迎难而上,就没有趟不过的河、越不过的山。一直以来,连接全乡五六个行政村的南神岗桥年久失修,桥体不堪重负,安全隐患重重,尤其是对孩子上下学造成威胁,成了一座名副其实的危桥。为了解决群众出行难,去年,该乡将辖区危桥改造列为重点民生工程,争取资金100万元,历时半年重修了南神岗桥,并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加宽加固。修桥期间,为保证群众正常饮用自来水,该乡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配套资金3万元,对自来水管进行改道。如今,新桥建好了,群众出行方便了,农用车跑着也放心了,群众纷纷为该乡领导干部点赞。去年以来,该乡共改造危桥3座,极大改善了群众的出行条件。
农村公路建设不仅投资大,更关系着百姓的切身利益和长远发展,如何养护好公路,成为全乡路管工作的重点。该乡着力构建乡村公路日常管养长效机制,在全市率先成立了小董庄道路养护室,并在所有行政村设立了道路养护员,逐步达到了“有路必养,养必见效,有路必管,管必到位”的管养目标,为农村公路建设养护持续健康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脚下有路 心中有情--土柏岗乡全力打通农村“大动脉”铺就致富路》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kaifeng.yuduxx.com/shunhe/314008.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