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8-04 09:25 我要投稿
距离凤凰山公园的不远处,有一座到唐山必须拜访的建筑,那就是位于城市中心新华道以南的唐山抗震纪念碑。这座古朴而肃穆的建筑,由 4根相互独立的梯形变截面钢筋混凝土碑柱组成,碑身四周为 8 幅花岗岩浮雕,象征着全国四面八方的支援。
唐山把抗震纪念碑建设在城市的“心脏”,不仅仅是为了铭记那段历史,也是为了教育一辈辈后人永远铭记来自祖国各地的帮助,更是为了传承唐山人的感恩精神。“感恩、开放、博爱、超越”,唐山人说起自己的城市精神都如数家珍,但他们总是把“感恩”两个字的发音咬得很重。在唐山街头,作为外地人的记者,无论是问询还是采访,每一位唐山市民都笑脸相迎,还都用唐山话说着“欢迎儿”。
“把感恩留在心里,把回报落实在公益上。”唐山人把感恩当作自己的精神坐标,一切从此出发,唐山成为了全国志愿服务的发源地之一。
一个管理着80栋楼、4310户家庭、11000余人口的祥富里社区,获得了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等多项荣誉,但社区的管理人员只有10多人。7月31日,当记者向该社区党总支书记陈林静“取经”时,才得知日常参与社区管理的志愿者却超过了1000人。在这里,有义务的法律顾问、有心理指导老师、有书法指导老师、有音乐教授、有学生辅导老师、有美术专工……可以说志愿者人才济济,而且全都是义务劳动。虽然10多位管理人员没有分身的神通,但通过他们的“指挥”,这些热情且热心的志愿者就把社区打理得井井有条。
细算起来,祥富里社区中的志愿者已经达到了居民总数的1/10。“这挺正常,我们这里都是这样。”《唐山劳动日报》同人简单的话语中透着特有的自豪。据统计,唐山共成立各级志愿服务队6416支,注册志愿者45.8万人,注册党员志愿者26.8万人,日常参与志愿活动的人数已达市区总人口的10.9%。平常,无论是城市管理,还是社会发展;无论是孝老爱亲,还是扶危济困;无论是文明劝导,还是清洁家园,都离不开志愿者的身影。可以说,志愿服务和唐山人的生活水乳交融。
正是在这么多志愿者身体力行的倡导下,也正是在这么多志愿者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唐山日渐形成人人争做文明使者的新风尚,奠定了唐山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基础。
《唐山:十人中就有一位志愿者》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kaifeng.yuduxx.com/bianliang/217315.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