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1-01 19:28 我要投稿
武黄城际铁路和武冈城际铁路于2014年6月18日正式开通。这两条城际铁路是武汉城市圈内连接武汉与鄂州、黄石、大冶和黄冈的快速城际铁路,在武汉站与京广高铁交汇,形成了高效便捷、快速安全的客运通道。旅客无论是到武汉办事还是转乘京广高铁,合武、汉宜动车或飞机到其他城市,都非常便利快捷。
武黄城铁自武汉站引出,途经花山、左岭、葛店南、华容南、鄂州城际场、鄂州东、花湖、黄石北、大冶北9个站点,沿线所经地区构成的汉鄂黄“城镇密集带”,是湖北省重要的经济走廊。武冈城铁自武汉站引出,途经花山、左岭、葛店南、华容东、黄冈西、黄冈和黄冈东7个站点。
两条城铁开通后,鄂州、黄石、黄冈与武汉形成半小时交通圈,大大加快了黄冈等地与武汉的资源共享、产业融合,四城居民一步迈入同城生活。两条城铁沿线居民可在武汉站“零换乘”,乘坐动车(高铁)直抵北京、上海、广州、沈阳、南宁等城市。
武汉至黄石、黄冈两条城铁,全程直达均只需30多分钟,武汉、鄂州、黄石、黄冈四城快速拥抱“半小时城市圈”。加上去年年底通车的武咸城铁,至此,武汉“1+8”城市圈已有半数城市迈入“同城时代”。在城铁的带动下,“同城化”趋势明显,城铁几乎成为武汉、鄂州、黄石、黄冈等地市民探亲、出差、旅游的“通勤车”。
武汉城市圈,又称“1+8”城市圈,是指以武汉为圆心,包括黄石、鄂州、黄冈、孝感、咸宁、仙桃、天门、潜江周边8座城市所组成的城市圈,武汉为城市圈中心城市,黄石为城市圈副中心城市。
沈抚城铁
服务区间:沈阳(北)站—抚顺北站
运营里程:65公里
设计时速:120公里
中途站点:浑河、榆树台、孤家子、大官屯、抚顺南等16个
为沈抚同城提速
沈抚城际铁路于2008年11月开工,2009年7月30日正式通车,全长65公里。该工程起于沈大线的沈阳站,经浑河站、榆树台站、大官屯站等站到达终点站抚顺北站。沿途共计18个车站,设计时速为120公里,直达列车50分钟可跑完全程,进站停车时间设计为30秒,全程平均运行57分钟,到站时,城铁像公交车一样,即停即走。沈抚城铁使用联网客服系统,铁路全线的设备运行情况,包括列车班次、售票情况等,均可以直接反馈到车站,乘客坐在候车室就可以通过电子屏幕或广播了解运行情况。
沈抚城铁是中国第一条由原有铁路线路改造而成的城际铁路,也是辽宁省第一条城际铁路。这条城铁使沈阳和抚顺之间的通行时间缩短一半,加速了沈抚产业带的资源重组和优化配置,强化了沈阳与抚顺两城的“同城效应”。
沈阳、抚顺紧邻,决定了两市在历史、人文、地域文化等方面具有很多共性。同时,从两市的工业结构对比来看,关联度高,具有很强的互补性。沈阳是装备制造业基地,抚顺是原材料工业基地,两市的优势整合在一起,可以使现有产业“短处变长,长处更长”。随着沈抚城铁的建成通车,沈抚区域内的资源得到进一步优化整合,两市分工更合理,交流更加顺畅,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更迅速地周转和流通,两座城市的脉动更接近于同频。
沈抚城铁如同纽带一般连接着沈阳与抚顺两座城市,使它们的联系从来没有如此紧密过。它不仅为沈阳、抚顺两地居民提供了便利交通,拉近了城市之间的心理距离,也对城市功能的提升产生了潜在影响,使原本处在城市边缘的近郊变成新兴居住区,并且使在沈阳上班、在抚顺安家成为可能。
日本新干线
城铁带来的 价值效应
日本四面环海,国土大部分为山地,人口和产业集中于沿海岸线的狭长平地上。由于这一特殊的地理条件,铁路作为重要交通工具,在旅客运输当中起到了重要作用。1964年,东京奥运会开幕前夕,世界上第一条高速城际铁路——东海道新干线(简称新干线)正式通车。这条515公里长的高速铁路联通了日本东京、名古屋和大阪3座城市,开通初期的运营时速为200公里,全程需要4个小时。随着N700系动车组投入使用,从东京到大阪的最短运行时间已经缩短为2小时18分。
运营初期,每天的客运量约为6万人次。10年后,增加到每天30万人次。在2009年度,新干线年输送旅客量达到1.38亿人次。目前,新干线铁路的旅客年运输量达到70亿人次,相当于每个日本人每年乘坐新干线铁路50次以上。新干线铁路为乘客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费用,提高了舒适性,也给沿线带来了更多商业活动。以新干线铁路为例,1963年~1973年间,商业旅行和出差较多的东京至大阪间的乘客就增加了260%;观光游客较多的东京至京都间同期增加了360%。北陆新干线铁路开通后,乘坐新干线的人数也增加了25%。
1964年高速铁路新干线建成后,日本不仅在8年内收回全部投资,更使日本人均国民收入达到1560美元水平,成为一个超过英法德、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经济强国。到1970年年初,新干线使日本的人均收入比建新干线之前提高了近6倍。
除经济增长外,新干线沿线区域人口有了显著增加,就业率上升,经济飞速发展。这一切促进了该区域房地产的蓬勃发展。同时,高速铁路车站附近也成为楼盘建设的密集区、人潮旺区。
随着新干线交通网的形成,人们的活动范围扩大了,文化交流也更加活跃起来。一个经常被提及的例子就是,新县浦佐町是一个典型的山村小镇,只有两万多居民。但是,吸纳世界各地学生的国际大学城就设在这里。由于北路新干线在新县浦佐町设有车站,国际大学城不论是到新县浦佐町还是到东京,都只需1小时车程。知识的交流和更新不受影响,这里的自然环境又是城市里所找不到的,所以大家都乐意到此工作,国际大学城就聚集了一大批高水平人才。
此外,新干线投入运营以来,其产业极大地带动了冶金、机械、电子、土木建设以及与之相关的行业发展。随着新干线于1975年向西延伸至九州岛,冈山、广岛、大分乃至福冈、熊本等沿线地区的工业布局迅速发生变化,促进了日本产业结构的调整。由于新干线可在4小时之内将京滨、中京、阪神工商业地带及中间城市有机连接起来,人员和物资流通环境大幅度改善,因而大大促进了新干线沿线地带新产业的形成。
《城际铁路:让距离更近生活更美(2)》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kaifeng.yuduxx.com/minsheng/108611.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