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12-15 11:55 我要投稿
在开封婚庆行业,提及78岁的刘传英,大家无不竖起大拇指。刘传英之所以被人尊敬,不光在于他的婚礼主持艺术,还在于他免费收徒的爱心和编写实用教材的执著。“目前为止,我已经免费收过84个徒弟,编写婚庆类教材3本。我不为别的,就是想把民俗婚礼传承下去。”面对记者的采访,刘传英老人毫不掩饰自豪之情。
爱热闹 结缘司仪行业
刘传英老家在祥符区,年轻时曾做过村大队会计,因在村里爱说话、爱热闹被师傅相中。1966年,刘传英跟随师傅学做司仪,从此和民俗婚礼结下不解之缘。后来,他越来越喜欢司仪这个职业,所幸辞去工作,做专职婚礼司仪。每到一地,他都多听、多想、多记,力求掌握各地区婚礼文化的第一手资料,然后再运用到婚礼主持中。婚礼上,刘传英自编了不少顺口溜,且主持的婚礼既符合民俗、民风、礼仪,又文明、新颖、典雅。2006年,他荣获开封市首届司仪大赛“金牌司仪”称号。2009年,他荣获河南省婚庆行业唯一的“河南省民间文化家”称号。2009年12月,他被定为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婚礼的代表性传承人。
免费收徒 传承民俗婚礼
“民俗婚礼中闪耀着尊老敬老等传统文化的光辉。我不光要自己会,还要让更多人掌握这门艺术,弘扬传统文化。”刘传英说。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干司仪的人不多,一些喜欢这一行的人就找他拜师。为传承这门艺术,他从1975年收第一个徒弟至今,已收了84人。对每个徒弟,他都严格要求、悉心传授技艺,和他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40多年来,刘传英收徒弟不光免学费,遇到家庭困难的弟子,他还管吃管住管传授技艺。在他的细心指导下,他的弟子有不少在省、市、县司仪大赛中获得大奖,深受大家欢迎。
“传统文化需要继承和发扬,看到徒弟们一个个越来越有名气,我真的替他们高兴。”刘传英语重心长地说。
自编教材 弘扬传统文化
40多年来,为弘扬中华民族婚礼文化,传承中华民族婚礼模式,刘传英还一直执著于婚俗文化的研究、搜集和整理工作。他说,在从事婚庆行业的40多年里,他主要做了两件事:一是授徒传承,二是编写教材。由于年事已高、文化水平有限,他写书时时常遇到提笔忘字的情况。有一次,和谐的“谐”字难住了他。他翻书、找报纸,越急越找不到。次日,他找到朋友才算解决了。有一年冬天,室外滴水成冰,他在睡梦中突然来了灵感,急忙披上衣服起床记录,被他吵醒的老伴又气又吵,但他照写不误……功夫不负有心人。2006年,他的第一本书《司仪在婚礼中的旋律》写成,主要介绍民俗婚礼的有关内容,受到业界的欢迎。第一本书过后,他并没有停步不前,而是继续收集、整理写作素材。2010年,他的第二本书《中原婚庆司仪宝典》一经问世就引起不少读者的共鸣。省文联领导及省出版专家点评称:“这是一本内容丰富的书稿,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且对中国婚庆文化有一定的研究和探索。”今年5月,刘传英老人的第三本书《中原婚庆司仪三十问》面试,书中介绍了许多婚礼中的典故,同样受到大家的欢迎。
“民俗婚礼传承的道路上没有止境,我就是这条路上的一颗铺路石,要让尽可能多的人沿着这条路往前走,继承、发扬传统文化。”刘传英认真地说。
《78 岁老人刘传英40多年免费收徒84人、自编教材3本传承民俗婚礼甘当铺路石》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kaifeng.yuduxx.com/minsheng/291984.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