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都网 > 河南新闻 > 开封新闻 > 本地社会 >

扫码免费送礼品:当心“馅饼”背后的“陷阱”

[摘要]扫二维码送礼品,在开封街头并不是一件新鲜事。近段时间以来,类似这种在街头、校园周边等处利用小礼品吸引消费者扫码关注的现象比比皆是。对于这种现象,一些市民感觉被天上掉下来的馅饼砸着了,他们觉得动动手就可以顺手拿到免费实用的小礼品,非常划算。...

扫二维码送礼品,在开封街头并不是一件新鲜事。近段时间以来,类似这种在街头、校园周边等处利用小礼品吸引消费者扫码关注的现象比比皆是。对于这种现象,一些市民感觉被天上掉下来的“馅饼”砸着了,他们觉得动动手就可以顺手拿到免费实用的小礼品,非常划算。不过,天上掉下来的真是“馅饼”吗?

扫码送礼现身街头

近日,有不少市民发现,在街头、超市等人流密集的场所总会看到挂着“扫码”招牌的小摊子,工作人员声称只要扫一扫二维码,就可以免费获得水杯、充电宝、玩具等小礼品。扫二维码送礼品,俨然已成为开封街头的普遍现象。

扫二维码就有礼物拿,面对这样的好事,一些市民感觉被天上掉下来的“馅饼”砸着了。类似这种在街头、校园周边等处利用小礼品吸引消费者扫码关注的现象比比皆是,大多数人觉得可以顺手拿到免费实用的小礼品,非常划算。不过,天上掉下来的真是“馅饼”吗?

11月25日晚,记者在黄河大街北段的一家超市附近看到,路边摆着一个十分惹眼的摊位,摊位两边放置着临时广告牌,上面有商品的详细介绍以及扫码安装认证的流程图,摊位上放着各种款式新颖的毛绒玩具和充电宝等礼品。

“大家都过来看看,只需手机扫码,成功后就送精美礼品一份。”摊位旁的几位工作人员朝着来来往往的市民卖力地宣传着。免费领礼品,加上礼品十分受人欢迎,路过的很多市民被吸引住了,不少市民拿出手机扫码。

在西门大街的一家超市附近,同样摆着一个类似的摊位,摊子上堆满了玩具、水杯、青花瓷碗套装等礼品,几名年轻的工作人员大声吆喝着“扫一扫,礼品免费送”,吸引了不少市民驻足观望。

动动手指就能免费领礼品?记者随后以普通市民的身份前去体验扫码。“来看一看,只要扫一下,你就可以从这些礼品里面挑一个免费带回家!”看到记者上前,一名年轻人热情地说道。根据提示,记者首先利用微信扫广告牌上的二维码,然后成功下载手机APP。记者发现这是一款理财软件。在输入手机号和注册邀请码完成注册后,需要输入自己的姓名、身份证号码进行实名认证,最后用户还得绑定银行卡才能获得赠送的礼品。

在现场,记者看到不少市民进行了实名注册,并拿走了礼品。

扫码背后藏风险

“我的手机还绑定了银行卡,账户被盗了怎么办?”在扫码的摊位前,市民刘先生说出了自己的疑虑,他表示不愿意为了这些没有太大价值的礼品去冒险。

听到刘先生对于身份信息和财产安全的质疑后,摆摊的工作人员连忙表示这款软件是正规大公司推出的互联网金融平台,目前正在全国进行推广活动,对客户资料和交易信息他们会妥善保管,不会非法买卖、泄露客户个人信息。

“仔细想想,正规大公司谁会用这种方式宣传呢?唉,都怪我贪图小利,这可怎么办?”刚刚进行了实名认证注册、得到一个茶杯的市民姜慧非常不安地说。

姜慧的担心不无道理,参与这类扫码活动很容易使自己的个人信息泄露。记者采访了一位姓郑的大学生,他提起这类扫码送礼品的活动,懊悔不已:“只怪自己当初太单纯,为了一个玩具扫了二维码,最近总会接到莫名其妙的电话。”市民李先生参加过一个扫码送瓷杯的活动,通过关注微信公众号留下了手机号码,过了几天却突然收到了推销开封西湖附近楼盘之类的垃圾短信,还有基金股票保险这些机构的骚扰电话。

在拿到礼物后,很多人会选择取消关注公众号或卸载APP,但这却避免不了信息被泄露的风险。“对于这类活动,我一直非常反感,特别是那些关注之后还需要注册的。填写那么多个人信息,你真以为这些小礼品是免费送的吗?其实那是贩卖了自己的个人信息得来的。”在我市一所高校工作的郭女士直言,要是为了贪图这点小礼品,把自己的个人信息给泄露了,真是得不偿失。

现场的促销员纷纷卖力地“拉人头”,有的拦下路人不厌其烦地讲解,有的甚至强行往过路者怀里塞材料。据记者了解,进行推销的多是商家招用的兼职人员,有很多还是大学生。为何这些人会从事这样简单的重复性劳动?据了解,其背后的利益诱惑是主要原因。

“我们的收入是依据扫码的难易程度进行提成,扫码流程越复杂我们挣的钱越多。”曾经进行过此类兼职的张梦歌介绍,有的商家只是给自己的微信公众号拉粉丝,每拉一个粉丝他们就能提成几毛钱,如需用户用手机号注册,他们可提成1元。很多人更愿意干复杂点的活儿,比如金融平台APP的推广。金融平台的APP要求用户下载APP后,填入姓名、手机号、身份证号,如用户选择绑定银行卡的话每单可提成10元。

要注意保护个人信息

根据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的《中国网民权益保护调查报告(2015)》显示,去年我国有11.27亿条信息遭到泄露。近一年来,78.2%的网民个人身份信息被泄露过,63.4%的网民个人网上活动信息被泄露过,网民因个人信息泄露、垃圾信息、诈骗信息等现象导致总体损失约805亿元,人均124元。记者通过市公安部门了解到,通过网站、木马病毒和不良商家的信息倒卖均可导致个人信息泄露,而这种扫二维码送礼物对个人的信息安全存在着一定的风险。

日前,中国互联网安全大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从事互联网安全的工作人员就在大会上现场演示了扫二维码下载APP时个人信息被泄露的过程,吸引了不少参会者的注意。通过演示可以得知,黑客将一个恶意获取他人信息的木马伪装成一款看起来正常的APP,大家在扫码下载的时候,手机上的信息会以短信形式发送给事先设置好的接收人,短短一两分钟内,手机通讯录和短信内容就被全部窃取。

“目前,大部分大型企业的APP不会采取‘地推’的方式吸纳客户,往往一些用户量不大或不知名的企业通过这些活动吸引用户,所以用户扫码背后的风险也会增大。”11月25日,律师陈银辉告诉记者,二维码里面有可能隐藏着恶意链接或者病毒,随便扫街上的二维码很容易泄露信息。很多人遇到填写或者采集个人身份信息的时候,由于不重视,个人信息就被别人采集去了,后期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掌握的个人身份信息实施诈骗。受害人通常因为犯罪分子很清楚地说出自己的电话号码,或者家庭住址信息,导致受害人放松警惕,造成不必要的财产损失。

陈银辉提醒广大市民,在扫码关注的同时,一定要注意保护个人信息。如果关注后发现有违正常交流目的的,应果断选择取消关注。现在的互联网企业出于成本考虑,多选择线上推广产品,即使进行线下推广也会选择更有针对性的目标人群。如果身边出现一些莫名其妙的二维码推销商家,很有可能只是单纯来套取个人信息的。不要被一时的小便宜蒙蔽,要慎重接受被赠送的相关产品或服务。


《扫码免费送礼品:当心“馅饼”背后的“陷阱”》河南新闻-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kaifeng.yuduxx.com/shehui/699403.html,谢谢合作!

[责任编辑:admin]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空巢之痛:如何温暖空巢老人孤独的心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详细声明请点击进入>>

返回豫都网首页
版权所有: 豫都网 Copyright(c) 2010-2015 YuDuWang Network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3014680号
若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来信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邮箱:admin@yuduxx.com
未经豫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