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2-09 14:41 我要投稿
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 许兆儒
《鉴史问廉》节目热播,我在第一时间看完了全部内容。随着剧情一步步推进,节目逐步梳理出萦绕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兴衰脉络,给每个人提出了一个沉甸甸的历史之问。站在历史演进全新的起点上,当代的共产党人,面对这个问题,都应该给出自己的答案。作为纪委书记,更有责任去思考、去解答。
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绵延不绝,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古老文明。但中华民族前进的步伐不是一帆风顺的,恰恰相反,中华民族的历史多灾多难,始终缠绕于治乱更替、战乱频仍,甚至不乏命悬一线、存亡绝续之际。但不论环境如何险恶,中华民族始终能凭借自身的精神内核以及优秀分子的伟大力量和人民群众一道冲破艰难险阻,奔腾前行。这其中,廉洁的基因、廉洁的能量在民族的演进史中往往起着关键的、决定性的作用。
盛世的开创离不开廉吏。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东京梦华,康乾盛世,都和一大批廉洁奉公、精明强干的廉吏息息相关。在《鉴史问廉》节目中,大家都可以得出明确的答案。仅在开封,历史上就活跃着范仲淹、包拯、寇准、李沆等一大批廉吏的身影。他们以天下为己任,以爱民为根本,以廉洁为风骨,在宏伟的历史舞台上,上演了一幕幕感人至深的清廉剧目,开创了至今令人神往的太平盛世。李沆官居宰相,厅事前仅容旋马。听到有人说宰相的屋子太小了,李沆说,房子是传给子孙的,这个房子做宰相的议事厅确实小了,但做太祝、奉礼(宋代宰相之子一般恩荫为正九品的太祝、奉礼郎)的门厅就不小了,这就是历史典故“旋马家声”的由来。籍贯兰考的廉吏张伯行家庭富有,到江南上任,用车把家里的石磨运到江南,只饮江南一杯水。廉洁的能量跨越时空,成为民族历久弥新的精神力量,激励感动着后人。
腐败横行的乱世,也掩盖不住廉洁官员的光辉。在中华大地盛世短暂,遭逢乱世、衰世之际,即使在一个贪官污吏遍地的社会,对廉洁的崇尚仍是社会的主流意识,甚至一些腐败官员也不得不钦佩廉吏的人格力量。海瑞任崇安知县,一天买了2斤猪肉,惊动了严嵩的门生、总督胡宗宪,胡宗宪忙派人打听,原来是事母至孝的海瑞要给母亲过生日。海瑞在都察院曾羞辱过指使仆役强买俸米的同事陈御史,陈御史对海瑞恨之入骨。海瑞死后,陈御史看到海瑞家如此清贫,也说:“我不再怨恨他了。”
在中国老百姓的眼里,廉洁是一种信仰。“开封有个包青天”,随着人民群众的深情演绎,包拯早已成为清官廉吏的符号、亲民爱民的符号。中国的老百姓喜爱清官、崇敬清官、怀念清官。在福建东山,流传着“先敬谷公,后敬祖宗”的说法。说的是河南林县南下干部谷文昌带领东山干部群众艰苦奋斗,摘掉了穷帽子。谷文昌去世后,当地老百姓怀念他,要求把谷文昌埋在县林场,每到清明节进行祭奠。谷文昌有句话:“当领导的要先把自己的手洗净,把自己的腰杆挺直!”我们评价一个干部,不论能力大小,首先看廉洁与否;老百姓评价一个官员,不论做出过什么政绩,先问的往往是清官还是贪官。
历史上,“廉则兴,贪则衰”。为什么这样说?廉洁意味着忠诚。无论是封建王朝还是当今社会,一个廉洁的人必然对自己有坚定操守,对国家有深厚感情。屈原忠于楚国,虽九死而无悔;于谦“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不计个人荣辱生死,保护国家安全。廉洁意味着爱民。廉吏为谁而廉?为百姓而廉。张伯行把这个问题说得很透:“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在开封府的戒石铭上刻着“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廉洁意味着担当。南宋张孝祥家境贫寒,被誉为少年天才,23岁就考中状元。张榜公布的当天,他就向皇帝上书揭露秦桧,为岳飞平反。朋友劝他收敛锋芒,他说:“没有锋芒,我考进士干什么?我明明有锋芒把它藏起来,我考进士干什么?秦桧是个王八蛋,我不攻击他,我考进士干什么?”廉洁的人有底气、有硬气,自然敢担当、能担当。
开封这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历史上既有东京梦华的辉煌,也上演过靖康之耻的悲剧。开封这片厚重的土地,古有老包,今有老焦,有故事,也有教训。作为市纪委书记,我感到肩上担负着沉甸甸的责任。在腐败与反腐败斗争呈胶着之势、中央持续高压反腐“上不封顶”的今天,如何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如何在开封形成不想腐、不敢腐、不愿腐的政治生态环境?以史为鉴知兴替,我们要学习历史、重温历史,从中得到借鉴和启迪。宋代的监察制度、宋真宗制定的“文武官七戒”给我们制度的借鉴;包拯的“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岳飞的“文官不爱财、武官不惜死”为我们提供精神上的滋养。开封廉政文化历史悠久,清官廉吏灿若群星,开封市纪委致力于把开封打造成为全国廉政文化名城,以廉政文化为魂,从历史中传承清廉精神、刚正品质,并将它运用到当前的党风廉政建设中,为开封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环境。
2015年,开封市纪委将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按照省纪委九届五次全会和市委十届八次全会部署,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依法依规治党,持续聚力加压,以落实“两个责任”为龙头,以推动“三转”为基础,强化监督执纪问责,着力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着力纠正“四风”,着力惩治腐败,着力推进纪律检查体制改革和制度建设,坚决遏制腐败蔓延势头,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为开封改革发展大局提供坚强作风纪律保障。
作为开封的党员干部,在当前形势下,尤其需要廉的操守、廉的精神、廉的信仰。廉洁应该成为开封鲜明的底色,成为全市党员干部共同的精神追求。市委书记吉炳伟在市纪委全会上提出营造“六种环境”,第一个提出的就是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环境。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一个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环境,可以引导干部自觉规范自己的言行,不愿腐,至少不敢腐;有利于坚定廉洁干部的信念,清心洁己,清廉自守;可以净化社会环境,用好的党风政风带动社风民风,让人民群众自觉以廉为荣,把各种腐败滋生的土壤涤荡干净。
鉴史知今,问廉知行。让我们共同努力,知廉、守廉、尚廉、倡廉,自觉坚守廉洁底线,自觉抵制不正之风侵袭,使廉洁成为全社会共同遵守的规范,成为凝聚全市力量推动“四个开封”建设的强大正能量。
《鉴史问廉纵横谈:廉洁是营造政治生态环境的正能量》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kaifeng.yuduxx.com/shizheng/126823.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