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都网 > 河南新闻 > 开封新闻 > 时政新闻 >

两会前奏:建睿智之言 献务实之策——市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以来提案办理工作回眸

[摘要]工业发展突飞猛进。 小区环境整洁有序。 开封西湖成为古都开封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城市建设日新月异。本版图片均由全媒体记者刘睿恒提供 市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以来,市政协各位委员、政协各参加单位和各专门委员会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和...

工业发展突飞猛进。

工业发展突飞猛进。

小区环境整洁有序。

小区环境整洁有序。

开封西湖成为古都开封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开封西湖成为古都开封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城市建设日新月异。

城市建设日新月异。本版图片均由全媒体记者刘睿恒提供

市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以来,市政协各位委员、政协各参加单位和各专门委员会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和省、市委的重大决策部署,以服务、支持开封发展的强烈责任感与使命感,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人民群众广泛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参政议政、履职尽责,共提交提案514件,经审查立案478件,转作社情民意信息27件,作为市政协委员来信转有关单位研究处理的9件。其中,委员提案459件、集体提案19件。

总体来看,提案涉及促进我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保障改善民生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提案内容丰富、涵盖广泛,充分体现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具有较强的前瞻性、针对性和可行性。经过承办单位的认真办理,立案的提案已全部办结。其中,承办单位已经解决、采纳或列入计划解决的432件,受目前条件限制以后解决或留作参考的46件。提案中许多意见建议已在我市当年的重大决策、发展规划和职能部门实际工作中得到落实或体现,为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建言献策

助推“双+”行动计划实施

我市广大政协委员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重点围绕“双+”行动计划实施情况参政议政,促进“双+”与开封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业态。

市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提案内容中,涉及“互联网+”的提案多达27件。其中由市政协经济委员会提出的《关于加快智慧开封建设的建议》观点新、内容实,被列为“一号”重点提案。市智慧办综合施策,积极办理落实,在我市政务信息化资源整合、光纤宽带全域覆盖、智慧开封展示体验中心开放运行、应急指挥中心建设启动、便民自助服务终端布设等方面成果显著,多项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最终促成了《开封市“十三五”智慧城市发展规划》制定出台,在市政协十一届十八次常委会议对重点提案的民主评议中,评议结果名列前茅,精准有力的办理工作得到了全体常委高度认可。

文化是开封城市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支撑,开封要实现既定发展目标,必须加强思想文化引领,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深入实施“文化+”战略,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建设特色鲜明的国际文化旅游名城。

开封在全国率先实施“文化+”行动,市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中21件提案内容涉及“文化+”。九三学社开封市委经过充分调研,选准“文化+农业”提出了《关于大力实施“文化+农业”,加快发展都市生态农业的建议》。经过市农林局、市委农办、市旅游委、市城乡规划局、市国土局联合办理,《开封市现代农业补短板专项工作方案》《关于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实施意见》等多份文件相继出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也将生态农业纳入其中并予以倾斜;我市11个农业旅游项目发展势头良好,都市生态农业发展的美好前景初步展现。

2016年,我市实施文化精品工程,打造了一批文化艺术精品,开展群众文化艺术节等系列文化惠民活动。“文化+”理念深入人心,围绕“文化+”十大专项行动,建立了包括68个具体项目的“文化+”项目库,重点推进了首批10个重点项目。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持续推进,成功举办中国(开封)清明文化节、菊花文化节、第十四届国际茶文化节、国际客家龙舟赛等节会,成功创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开封的知名度、美誉度进一步提升。

综合来看,“双+”行动计划带来的深刻变革已经开启,已成为我市转型发展的新引擎。开封这座全国最具“互联网+”投资潜力、首创“文化+”发展理念的城市,必将在“双+”创新引领下,向世人展现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献计出力

统筹城乡发展与改善民生

我市广大政协委员高度关注扶贫工作进展,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部署和要求,从长效机制、政策资金、扶助人群、医疗救助、用工就业等多个角度,运用提案认真履职。其中,阎家庆等市政协委员提出的《关于我市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几点建议》被列为重点提案,并得到了市委农办的高质量办理。在将脱贫攻坚工作摆上“‘十三五’期间头等大事”“第一民生工程”的工作定位后,全市领导干部以“但愿苍生俱饱暖”的责任担当,齐力推进、奋勇攻坚,出台制度文件、落实政策资金、入户调研帮扶、多次召开全市会议、投入各类扶贫资金30430万元。制定出台了《中共开封市委、开封市人民政府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等“1+5+5+5”脱贫攻坚政策措施体系,编制了《“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和《脱贫攻坚四年滚动脱贫计划》,提出了精准扶贫“十不十有”的具体要求。以脱贫成效为导向,在全市实行市党政领导、机关单位、驻汴单位定点帮扶贫困村的工作机制,向256个贫困村派驻256个工作队,不脱贫不脱钩。开展脱贫攻坚“百日会战”活动,完善新型社会救助制度体系,确保扶贫工作不漏一户、不落一人。社会各界积极参与脱贫攻坚,开展“百企帮百村”村企共建活动,形成了专项、行业、社会扶贫的大扶贫工作格局。2016年,50个退出的贫困村精准扶贫“十不十有”全部达到标准,有2.46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达到脱贫标准,超省定目标7.5%。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37件提案聚焦我市教育事业的发展,其中市政协委员张静围绕近几年反映强烈的幼儿园“入园难”“入优质园更难”的问题,提出了《大力推进普惠性幼儿园建设,让更多幼儿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提案并被列为重点提案。市教育局积极推进该提案办理工作,出台了《关于鼓励市属公办幼儿园与民办幼儿园实施合作办园的办法》,将4所市属、1所区属公办幼儿园选为试点并限定民办合作园收费标准;明确要求各县区出台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认定及扶持办法,引导幼儿园普惠性发展,进一步扩大全市优质学前教育资源总量。

针对我市多家医院就诊卡办理各自为战,医疗资源不能互联共享的问题,市政协委员虎华提出了《关于实施开封市医疗就诊一卡通的建议》。市卫计委接办该提案后,通过对摸底调研、组织召开全市专题会议、赴外地学习等大量前期工作,目前已选准合作公司就“PPP”合作模式及相关建设进行了联合规划;将建设全市健康卡管理(结算)中心;选取1家至2家大型医院开展试点工作,部署医院自助终端;利用“云计算”平台对二级、三级医院开展用卡环境建设等。市卫计委对该提案的办理成果,得到了委员们的高度评价,在热点提案民主评议中位列第一。

民进开封市委提出的《加强开封养老服务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得到了市民政局、市人社局的有效办理,共投入20万元对全市老龄工作人员、养老机构负责人和100余名护理员进行培训,选送51名护理员参加了民政部、省民政厅相关培训。我市养老服务业的社会化、专业化水平得到新的提升。

汇集智慧

保护文化遗产促进文化产业发展

文化是开封的特色与亮点,是开封的魅力所在。我市广大政协委员时刻关注着开封文化产业的繁荣与发展。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实体书店受到网络书店冲击。实体书店承载着文化滋养和文化气息,是“读书人的家”,是“学生的第二课堂”,是历史文化名城开封的文化底色。市政协委员高晓燕提出的《扶持开封实体书店发展,提升开封城市文化品位》和丁卫卫等11名市政协委员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开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推广的提案》两件提案,双双入选热点提案,交由市财政局、市文广新局共同承办并分别主办。

在摸清开封市区实体书店情况的基础上,市财政局和市文广新局研究制定对实体书店的具体奖补办法,并将开封书店街和开封高等院校周边的实体书店作为支持的重点。两个部门联合出台了《开封市实体书店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试行)》《开封市全民阅读基地评审细则(试行)》,鼓励社会力量在市区古街古巷、学校周边、景区周边开办实体书店,并对重点区域的实体书店予以特殊奖励。目前,已对26家实体书店、5家“全民阅读基地”分别发放奖励资金59.18万元、45.9万元。

多次组织参与全市、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演,开办非遗传承人培训班,《开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的有关立法工作正在推进,《开封盘鼓》《朱仙镇木版年画》两部非遗系列丛书即将出版发行,市财政对民办博物馆及所依托的非遗项目扶持资金从2015年的73万元,提升至2016年的118万元,并拟订了《开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促进我市非遗保护工作规范开展。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经过各县、区文化主管部门、各级非遗项目保护单位、非遗项目传承人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我市非遗保护工作取得瞩目成绩。全市非遗保护体系逐步建立,非遗保护对象名录体系基本形成,非遗保护工作机构逐步完备,财政稳定支持的机制正在形成,非遗数字化保护传承体系正在形成,非遗对外交流活动日趋活跃。

为推动开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2016年年初,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启动开封市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和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申报工作。为了鼓励和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开展传承活动,2016年5月,开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启动第一批开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传习所和文化展示馆的申报工作。启动非遗申报工作,有助于挖掘非遗项目,促进各项非遗活动的开展,对非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起到推动作用。

履职尽责

推进文明城市美丽开封建设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和庄严承诺,也是全市人民的热切期盼,我市以“有激情、有自信、有定力”的工作状态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以优秀的创文工作成果向“四个开封”建设献礼。

广大市政协委员紧扣“美丽开封”主题,聚焦城市建设与管理,共提出相关提案108件,显示出极大的履职热情与关注度。如九三学社开封市委提出的《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力度,确保蓝天工程顺利实施》、民盟开封市委提出的《加快城市河流综合整治,建设生态宜居城市》、市政协委员李丽提出的《关于提高群众出行便捷性安全性,构建科学合理城市交通体系的建议》、市政协委员田虹提出的《关于将海绵城市建设融入我市城市发展整体规划的建议》等提案,经过环保、城管、公安、交通、住建、规划等多个职能部门的奋力攻坚,取得了明显成效。

2016年我市坚持生态文明建设党政同责,着力建设美丽开封。认真落实省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各项措施,实施控煤、控排、控尘、控车、控油和控烧“六控”重点攻坚,全市大气环境质量得到显著改善。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打出了必胜的信心,打出了向上的态势,打出了可期的前景。2016年全市PM10平均浓度122微克/立方米,比2015年下降6微克/立方米;PM2.5平均浓度72微克/立方米,比2015年下降2微克/立方米,优于省下目标4微克/立方米。全年优良天数为227天,比2015年增加5天,超额完成省下195天的目标。2016年,我市优良天数在18个省辖市中仅次于信阳排名第二。一是认识得到提高。全市各级各部门深刻认识到抓环保就是抓发展、抓民生、抓稳定。二是责任得到有效落实。全市各级党委、政府的环保责任得到层层压实。三是一系列措施得到落实。各种强有力环保措施真正落到实处。四是各部门齐抓共管的机制真正形成。坚持政府、企业、社会共治污染,形成了强大合力。

实施碧水工程,全市地表水水质达标率位居全省前列。全市主要出境河流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城市集中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加大生态造林力度,进一步巩固国家园林城市创建成果。依法严处和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对20家环境违法企业进行了立案处罚。全面促进资源节约,提高全面节约、高效利用资源的能力和水平。新增临时停车位5000余个,城市主干道路路口渠化改造工作稳步推进。《开封市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方案》下发实施,《开封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设计方案》编制完成,城市建设与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美丽开封更加宜游、宜居、宜业的良好形象在国内外宾朋眼中更加“抢眼”。


《两会前奏:建睿智之言 献务实之策——市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以来提案办理工作回眸》河南新闻-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kaifeng.yuduxx.com/shizheng/588376.html,谢谢合作!

[责任编辑:admin]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详细声明请点击进入>>

返回豫都网首页
版权所有: 豫都网 Copyright(c) 2010-2015 YuDuWang Network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3014680号
若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来信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邮箱:admin@yuduxx.com
未经豫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