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6-30 08:40 我要投稿
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既有现代文明又具田园风光的美丽乡村。
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全国人大代表、通许县大岗李乡苏刘庄村爱心诊所所长马文芳,在前期所作大量调研的基础上,向大会提出了关于政府加大对农村垃圾处置管理及投入力度的建议。马文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达了让农村人居环境且洁且净且秀美的美好愿望。
马文芳说,由于经济状况、地理位置、群众生活习惯等多种原因,我国大部分乡村在垃圾处理问题上有着严重的不足。过去,由于农村垃圾的数量和种类少、易分解,采用堆肥、简易填埋或自然腐烂等方式,基本可以解决。但随着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目前农村垃圾不仅数量猛增,而且结构也发生了明显变化,农村生活垃圾数量越来越多,处理难度越来越大。
马文芳分析说,首先是农村处理垃圾简单随意。村民往往按照就近原则处理,将垃圾随意倒在沟边、河边、塘边、路边等空旷地段,致使垃圾成堆,而村里也没有相应的机构去处理垃圾、维护环境。长期暴露的垃圾堆容易滋生蚊蝇、老鼠等,成为各种疾病的传染源。规模庞大的农村垃圾不仅占用了大量土地,其中一些有害物质还极易破坏地表植被,影响农作物生长,造成土壤、河流环境污染,随意焚烧垃圾使得空气污染严重,影响农村的发展和村民的身体健康。其次是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基础设施缺乏。农村垃圾的处理需要大量的资金,但是农村可变现的公共资源有限,村民自身无法拿出更多资金,上级政府的财政投向主要是城市垃圾处理,乡镇和农村的垃圾处理很少有资金投入,农村垃圾根本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再次是村民的整体环保意识差。农村垃圾处理问题的解决需要全民共同参与,需要农民的积极配合。但实际上,村民“自扫门前雪”都难以做到,又如何管“他人瓦上霜”呢?相当部分村民的卫生意识较为落后,成为制约农村垃圾处理的关键因素。
马文芳建议要做好宣传教育,通过环保下乡、科普宣传等形式引导农民改变生活陋习,树立文明生活意识,学会垃圾分类,争当保护环境的促进者。加强管理,建立垃圾分类及固定的垃圾处理场所,使农民能够定时定点投放垃圾,安排专人清运,提高农村垃圾的收集率、清运率、处理率。加大监督处罚力度,形成环境保护的监督机制,有关部门应经常检查,对于那些乱堆乱丢垃圾、污染生活环境的农户、饲养户进行批评教育,限期整改,并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政府应设立专项资金投入到农村,逐步解决农村垃圾处理资金不足的问题,解决垃圾集中转运、处理过程中的人力、设备设施所需费用,尽早结束农村垃圾无人管理的历史。建立“村收集、镇运输、县处理”的垃圾收集处理系统;建立农村卫生保洁制度,抓好生态文明村试点并逐步推开。政府应明确“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拓宽投融资渠道,改善投融资环境,实行开放式的市场运行,鼓励民间投资介入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行。同时也要体现“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逐步在农村实行生活、生产垃圾收费制度,明确垃圾收费相关事宜,在使垃圾得到有效减少的同时弥补财政投入的不足。
《聚焦全国两会:让农村人居环境且洁且净且秀美》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kaifeng.yuduxx.com/shizheng/627053.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