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2-14 08:52 我要投稿
8月15日,温度适宜,微风阵阵。这样的天气,对于大蒜市场的打工者来说,算是再合适不过的了。下午4点,位于杞县产业集聚区经五路和开杞公路交叉口的金杞大蒜国际交易市场内车水马龙,交易火爆。今年38岁的城郊乡农民张翠珊正和另外7名妇女坐在板凳上,熟练地剥着圆滚滚的大蒜。在她们面前,大蒜堆得如小山一般。
“我家离这儿不远,骑车也就十几分钟。俺没啥文化,能干体力活,老板们对俺都比较照顾,工钱每天给开200多元。”张翠珊对于工资还是比较满意的。通过闲聊得知,张翠珊的丈夫在苏州打工,她留在家中照料自家的3亩多地和两个孩子。在大蒜市场打工,是她最经济实惠的挣钱方式。“这要感谢政府帮助老百姓种大蒜,大蒜产业做大了,俺在家门口就能打工,而且不比在外面挣得少。”张翠珊高兴地说。
大蒜产业是杞县因地制宜发展的特色产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该县数十万农民因此致富。围绕大蒜深加工,一批批企业在杞县落地;在大蒜产业的发展带动下,一批批打工者不用背井离乡,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杞县也实现了由农业大县到农业强县的华丽转身。
农民的就业选择依托的是当地产业的发展。随着大蒜产业链条的日益完善,围绕“大蒜经济”产生了相当多的就业岗位。该县近几年积极引导劳动力主动到大蒜市场务工,参与蒜田管理、大蒜收获、冷库贮藏以及蒜薹、大蒜交易等。打工者可以有偿为他人收获蒜薹和大蒜、分级装袋、入库装车等,每年5月~10月大蒜种植、管理、收获、交易期间,打工者日均收入150元左右。在大蒜交易高峰期,仅金杞大蒜国际交易市场内每日用工2000多人,打工者每个蒜季可收入1万多元。
作为该县主导产业之一的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中的重要一项,杞县大蒜已经形成了产业化、规模化、市场化,形成了种植、交易、储藏、研发、加工、销售完整的产业链条。106国道,325省道、327省道和213省道两侧共有12个大蒜生产专业乡镇,150多个大蒜生产专业村,15个无公害生产示范基地;全县大蒜贸易企业130家,专业大蒜经纪人1万多人。
为了推动大蒜产业向纵深发展,该县以杞县潘安食品项目为依托,联合中国农业大学成立了大蒜研发成果转化基地,建立了中国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河南杞县教授工作站和开封市大蒜深加工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现政校企联姻互动,构建了高校育才、政府搭台、企业用才的工作模式。今年33岁的杞县人李高飞有着丰富的农业知识,曾经在外谋生的他今年通过人才引进绿色通道来到该研究中心工作,在家门口实现了高端就业。“看着咱们杞县一个个高端项目落地生根、一个个科研平台搭建起来,本地人才有了施展才华的地方,我们也为杞县的发展打心眼里感到高兴。”李高飞说。
相信在政府的持续推动下,随着杞县大蒜产业的发展,小小的大蒜必将成为杞县人民发家致富的“香饽饽”。
《砥砺奋进的五年·产业扶贫:大蒜变身“香饽饽”》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kaifeng.yuduxx.com/shizheng/717515.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