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都网 > 河南新闻 > 开封新闻 > 时政新闻 >

庆祝十九大胜利召开特刊:焦桐挺立传精神

[摘要]焦桐。 全媒体记者 赵文建 摄 (一)兰考曾经的风沙口,焦桐挺立,华盖如云;54年过去,时光荏苒,怀念依旧,焦裕禄精神永恒。 在焦裕禄干部学院大门口,一棵泡桐跨越半个多世纪的风霜,巍然挺立。1963年,桐花飘香的春天,焦裕禄亲手栽下了这棵泡桐。半个多...

1018kf15-2-8

焦桐。全媒体记者 赵文建 摄

焦桐。 全媒体记者 赵文建 摄

(一)兰考曾经的风沙口,焦桐挺立,华盖如云;54年过去,时光荏苒,怀念依旧,焦裕禄精神永恒。

在焦裕禄干部学院大门口,一棵泡桐跨越半个多世纪的风霜,巍然挺立。1963年,桐花飘香的春天,焦裕禄亲手栽下了这棵泡桐。半个多世纪来,这棵凝聚着天地灵气的泡桐苗长成了参天伟岸之躯,被人们亲切地称为“焦桐”,守望着兰考大地。

“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对焦裕禄,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十分崇敬,视为人生榜样。2009年4月1日,习近平站在焦桐下,深情凝望。在焦裕禄逝世45周年的日子就要到来之时,习近平专程来到兰考,致敬忠魂,并首次系统阐述了焦裕禄精神: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

焦桐,是长在百姓心中的树,更是泽被世人的精神之树。焦桐挺立,精神永恒。

(二)伟大的精神薪火相传。“焦桐”就是精神之树,将焦裕禄精神代代传承,厚植亿万人民群众心中。

“这棵泡桐已成为焦裕禄精神的象征”,石碑上刻的焦桐简介里,有这样一句话。54年过去,焦桐已长到5米粗、26.4米高。今年8月16日是焦裕禄95周年诞辰,焦书记当年亲手栽下的“焦桐”,已守望这方水土50多个年头。

而在一路之隔的焦裕禄干部学院内,2009年的那个春天,风和日丽,春和景明。在那片绿油油的麦田中,习近平俯身植苗、培土、浇水,栽下一棵泡桐,种下一片景仰,希望生生不息的焦裕禄精神在神州大地永远传承、永放光芒。如今,他亲手栽下的这棵泡桐,亭亭如盖,生机勃勃,与焦桐两两相照、遥相守望,被老百姓亲切地称为“习桐”。

“焦桐”挺拔,“习桐”伟岸。承泽着阳光雨露、沐浴着习习清风,无数棵泡桐在兰考大地蓬蓬勃勃、茁壮生长,这是精神的厚植,更是信仰的传承,它们深深扎根于脚下的泥土之中,更挺拔于亿万人民群众心田之上,将焦裕禄精神代代相传,“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

(三)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精神。50多年来,焦裕禄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永远是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

崇高的理想,总能穿透迷雾照亮未来;伟大的时代,时刻呼唤着伟大的精神。“无论是上山下乡、上大学和参军入伍,特别是后来当县委书记、市委书记,一直有焦裕禄的影子伴随”,一直到成为总书记,焦裕禄这个名字在习近平心目中从未褪色。

2014年3月、5月,习近平两次来到兰考。他说:“我之所以选择兰考作为联系点,一个重要考虑就是因为兰考是焦裕禄同志工作和生活过的地方,是焦裕禄精神的发源地。我希望通过学习焦裕禄精神,为推进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正能量。”三次考察,无限怀念。习近平说:“焦裕禄精神跨越时空,永远不会过时,我们要结合时代特点不断发扬光大。”

“三害”不再,兰考早已难觅当年灾害肆虐踪迹;焦桐成荫,仿佛无语诉说当年感人故事。焦裕禄的事迹之所以历经岁月风雨永为人们传颂,他的精神之所以穿越半个世纪仍然历久弥新,就是因为他“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怀,凡事探求就里、“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的求实作风,“敢教日月换新天”“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奋斗精神,艰苦朴素、廉洁奉公、“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的道德情操。

不论是计划经济时代,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不论是改革开放初期,还是新世纪、新时代;不论是兰考、开封河南,还是全国各地,人们对焦裕禄的呼唤,是在呼唤党一贯同群众血肉相连的好传统,呼唤党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好作风。焦裕禄精神在不同时代都被赋予新的内涵,焕发出新的光彩,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当前,我们已进入深化改革的攻坚期、创新发展的关键期,要经受住改革开放和执政的考验,迫切需要进一步弘扬焦裕禄精神;担当改革重任,加快科学发展,增进人民福祉,迫切需要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动力。

50多年来,焦裕禄精神就像一面高高飘扬的旗帜、犹如一座巍巍矗立的丰碑,跨越时空,历久弥新,熠熠生辉,永远是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

(四)栉风沐雨中,焦桐无言,下自成蹊;日新月异中,焦裕禄精神在兰考传承着、弘扬着、发展着。

今日,兰考的田间地头、房前屋后、坝头堤岸,随处可见泡桐的矫健身姿。片片桐林,种出民生幸福和富民希望——风沙肆虐时,防风固沙稳粮;材质长成时,化身“绿色银行”;桐花烂漫时,送来四野芬芳。泡桐在改变兰考县生态的同时,成为制作乐器的绝佳原料,古筝、琵琶、古琴、二胡等20多种民族乐器被开发生产,国内古筝、古琴、琵琶的音板80%来自兰考。

今日,兰考与各大城市的距离未变,但她的发展一日千里。兰考南站,见证誓言成真。50多年前的乘客衣衫褴褛,携老扶幼,坐着火车去要饭;如今,乘客衣着时尚,走南闯北,旅游求学,探寻商机。50多年前的火车靠蒸汽机车头拉动,经常晚点;如今,高铁领先世界,时速300多公里。50多年前的兰考火车站,饥民涌动,是城市苦难的见证;如今,兰考南站,将在广场周围建设公交站、长途汽车站、购物中心,成为重要的交通枢纽、商业中心。

2017年春,桐花飘香的时刻,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传来:兰考脱贫了!“三年脱贫,七年小康”,是兰考县委、县政府经慎重研究提出的奋斗目标。2017年3月27日,兰考县正式退出贫困县,成为全国首批、河南省第一个实现脱贫摘帽的国家级贫困县。

“兰考人民多奇志,敢教日月换新天。”85万兰考人心情激动,兰考戴了几十年的穷帽子终于摘掉了。是什么让一个多年的国家级贫困县脱了贫?是焦裕禄“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精神的引领,是兰考全体党员干部战胜困难的决心,更倾注着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

201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兰考大地走村入户,察实情、问疾苦、听民声,嘱托大家“要切实关心贫困群众,带领群众艰苦奋斗,早日脱贫致富”。2014年5月9日,习总书记再赴兰考,参加并指导兰考县委常委班子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题民主生活会。与会者在批评和自我批评中深刻反省:“为什么兰考守着焦裕禄精神这笔财富,50年后还有不少贫困人口?兰考的贫困帽子到底还要戴多久?” 兰考在思索,精神高地如何走出发展洼地?不忘初心,让兰考群众过上好日子,这才是传承弘扬焦裕禄精神的真谛所在,也是对“兰考之问”最有力的回答。

面对脱贫大考,兰考人像当年焦裕禄带领群众治理“三害”一样,兴产业、拔穷根,促改革、敢担当,转作风、强党建,普惠金融激活一池春水,县域经济风生水起,乡亲们脱贫致富的梦想,一步步变成现实。从“兰考之问”到“兰考之变”,正是依靠代代传承的焦裕禄精神,唤醒兰考党员干部不变的初心,激励兰考人民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

在物质上,焦裕禄给兰考人民留下了一座“绿色银行”。在精神上,他更为兰考人民留下了一座丰碑。

(五)一座城,涌动着精神的力量。开封,是焦裕禄精神筑建的精神高地。焦裕禄精神,是开封党员干部的行动指引。

2014年春天,全国的目光汇聚开封。习近平总书记两赴兰考,正是因为这里安放着一位共产党人的伟大灵魂,孕育着我们党在“赶考”路上永葆生机和活力的精神力量。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坦坦荡荡为官。

2013年8月14日,焦裕禄干部学院在兰考挂牌落成。在焦裕禄精神的感召下,全国各地的学员纷纷慕名而来。截至目前,焦裕禄干部学院已承接培训班1900余个、培训学员11万余人次,这些学员来自全国30多个省(区、市),涵盖了机关、部队、高校、企业、民主党派等各领域。

这是一种引领希望的精神——共产党员始终站在时代潮头,不畏艰难,引领群众谋幸福;这是一种民心所向的精神——共产党员牢牢根植于人民之中,践行着党的宗旨,始终与人民群众心连心、同甘苦、共命运;这是一种大胆探索的精神——共产党员以百折不挠、敢于突破的勇气和智慧,用伟大的实践发展着这种精神。

王振立,生前是开封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管委会副主任,短短48岁的人生,写下了忠诚、写下了奉献、写下了一个个可歌可泣的故事:“大事难事看担当”,在关键时刻敢挑担子;一切为了群众,用闪光的一生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受得住委屈”,这三句话,是他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

宋曙光,生前是开封市杏花营派出所民警。2015年7月2日,他在“古城亮剑”行动火灾隐患排查中突发心脏病逝世。宋曙光从警26年,长期工作在基层一线,勇于担当、亲民爱民、忠于职守、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不嫌弃、不抛弃、不放弃,对待受助人员如亲人的开封市救助管理站站长朱亚军;身居书斋、心系天下,发起“母亲助学金”活动、资助贫困生2000多人的河南大学外语学院教师张晓辉;冰湖舍身救人、用行动书写身边感动的尉氏县干部曹国林……

“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焦裕禄就是一座标杆,焦裕禄精神就是一面镜子。

学做一棵焦桐,扎根人民沃土。在真心实意为人民上下工夫,升华思想境界、提升素质能力、改善作风形象,把群众当亲人、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我们就能当好人民公仆,做焦裕禄式的好党员、好干部。

(六)一座城,激荡着奋发的自信。开封,发展征程中有崇高精神的大力推动,宏伟事业里有精神力量的坚强支撑。焦裕禄精神,是开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不竭动力。

从榜样身上获得动力,让焦裕禄精神烛照更多干部坚定信念,激昂奋进,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更多正能量,这是我们对焦裕禄同志最好的纪念。

像焦裕禄那样,践行党的宗旨,着力深化改革,用创新精神做好各项工作,坚持把焦裕禄精神元素融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用焦裕禄精神激励前行,我们就能脚踏实地、无往不胜。

进入“自贸区时代”,巨大的发展红利来袭,开封全力以赴、主动作为、紧抓机遇,开启发展新引擎、增创转型新优势、打造改革新高地;

进入“高铁时代”,顺利跻身“高铁城市群”,开封借力发展、借梯登高,激发出新的活力、展现出耀眼光芒,筑就开放之路、发展之路、腾飞之路;

进入发展快车道,经济运行呈现“稳中有升、稳中向好”的良好态势,开封今年上半年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多项指标增幅居全省第一方阵,生产总值增幅居全省第2位;

进入幸福时光里,成为全国“城市双修”试点城市,城市环境越来越美,居民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开封全力以赴开展文明创建,“一渠六河”连通综合治理工程扎实推进,“五馆一城”项目即将建成,正在向年内实现66个贫困村、3万名贫困人口脱贫的目标迈进……

开封在践行新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中,让焦裕禄精神焕发新的蓬勃活力!

“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深深融入开封这座城、融入党员干部中、融入我们每个人心里。焦裕禄精神,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

习习秋风里,高耸挺拔的焦桐,默默环顾着兰考大地;无语的目光,凝聚着一种穿越时空的精神力量。

焦裕禄,这个响亮的名字,这个永不褪色的名字,如一座丰碑,屹立在兰考,屹立在开封,屹立在中国大地,屹立在老百姓心中!


《庆祝十九大胜利召开特刊:焦桐挺立传精神》河南新闻-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kaifeng.yuduxx.com/shizheng/739560.html,谢谢合作!

[责任编辑:admin]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详细声明请点击进入>>

返回豫都网首页
版权所有: 豫都网 Copyright(c) 2010-2015 YuDuWang Network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3014680号
若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来信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邮箱:admin@yuduxx.com
未经豫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