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11-29 10:43 我要投稿
妙手生花,绣出仪态万方;镂月裁云,勾出世间百态。出席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全国人大代表、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汴绣传承人程芳不仅用舞动跳跃的针线创造了一幅幅精妙绝伦的画卷,也用她的责任和担当,结合自身对汴绣技艺的传承探索,提出了《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与开发的建议》。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为人民过上美好生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并提出了“弘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加强文物保护利用与文化遗产保护”“培育新兴文化业态”等,让程芳深有感触。她说,在非遗保护与开发中,既要有“敢将十指夸针巧”的自信,又要有“一回拈出一回新”的创新,更要有“乐把金针度与人”的胸襟。
从业25年来,程芳以针代笔、以线着色、博采众长,不断探索汴绣的传承、研究和创新,作品细腻脱俗、独树一帜。在她和开封汴绣厂绣娘的努力下,《伦叙图》《梅竹山禽》等8幅宋绣佳品得到成功复制,使汴绣与宋绣实现了跨越时空的对接。然而,这些努力还远远不够,更多传统非遗项目面临着失传甚至消亡的风险。程芳建议,在非遗保护中,政府应加大支持力度,成为非遗市场化的“智囊团”,为其策划、宣传、推销产品提供帮助,并在政府采购方面将非遗项目产品列为采购清单优先考虑对象,建立健全非遗产品采购制度,制定专门的政府采购标准。同时,可通过政策扶持、信贷支持和产业规划,为非遗项目企业提供生产、研发、展示、销售的基地,打造非遗产业园,使其成为展示非遗项目的窗口。在非遗开发中,非遗项目传承人和非遗企业也应当转换思路,走适合自身发展的市场化之路。把非遗作品市场化,与当前大众审美对接,将社会潮流、社会需求融入产品设计和开发中,找准市场定位,最大限度发掘非遗产品的市场价值,做到美誉度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2013年起,程芳先后到市一师附小、汴京路小学为孩子们讲汴绣的历史、特色、制作以及代表作品。开封汴绣厂也与多家学校联合成立了教学实训基地,为汴绣技艺的传承、发展培养人才。程芳建议,非遗项目在后继人才培养和教育传承上应当因地制宜探索传帮带传承模式,促进项目发展。一是要完善扶持群体传承人的机制,将非遗项目纳入中小学课堂教育。二是要建立非遗传承的保护制度,在技能传授、生活补贴、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对非遗传承人予以扶持资助。三是帮助建立培训基地,通过授课、带徒授业等方式培养接班人;大力开展现代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积极推行教企联合培养,培养文化素质与工艺技术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
程芳认为,非遗项目大多接地气,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推进非遗项目发展壮大,并将其与特色旅游、文化创意发展深度融合,开辟非遗文化传承、生产、销售、体验、互动的新模式,才能真正把非遗项目的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实现非遗的保护与传承。
《全国两会聚焦.开封声音:加强非遗保护开发 弘扬传统优秀文化》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kaifeng.yuduxx.com/shizheng/777430.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