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12-03 13:08 我来说说 我要投稿
过去几个月里,走进我市一些比较偏远的村(社区),你很可能会看到一些市直单位机关干部的身影:他们有的正围坐在农家小院里与村民热火朝天地唠家常、听意见,有的正一身土、一身泥地帮助困难群众干农活,有的正耐心细致地为村里的党员干部上党课、讲政策……
自今年3月全市“走千村、进万户,访民情、解民忧”活动启动以来,市直84个单位分别在基层的村(社区)建立了联系点,各单位党员干部也分别与1148户基层群众建立起联系。他们以实际行动践行群众路线,接地气、转作风,踏踏实实解决群众最关心、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使这些曾经相对落后的村(社区)发生巨大变化,并密切了干群关系。
惠民实事: 从群众最期盼的事情做起
平坦的道路、明亮的路灯,沿途还有修剪整齐的小花坛可供观赏……11月23日晚上,吃过晚饭,康乐社区的张岳山老人在路边散步,显得怡然自得。他告诉记者,现在社区环境,与之前基础设施老化、人行道凹凸不平、绿化严重不达标的破败景象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这一切变化,都是在市城管局到该社区开展“走千村、进万户,访民情、解民忧”活动以后发生的。
作为联系康乐社区的市直单位,市城管局把居民反映强烈的社区环境问题作为第一项民生实事来抓,充分发挥自身专业特长,在该社区集中开展“三个整治”和“一个强化”活动,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对该社区的道路、环卫、绿化和亮化等设施进行维修改造,共铺设人行道方砖3050平方米,安装路灯37盏,架设电缆500余米,清理社区积存垃圾70余吨,修建花坛6个,栽植灌木2万余株、行道树50余棵,完成2000平方米的绿化,仅用半个多月,社区面貌就焕然一新,居民的生活、出行环境也得到改善。
康乐社区的变化并不是个例。“走千村、进万户,访民情、解民忧”活动开展以来,84个市直单位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坚持问题导向,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迫切的事情做起,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尽心竭力为群众办事,诚心实意为群众服务。在他们的努力下,一批涉及出行、就学、就医、就业、灌溉等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迅速得到解决。
对于通许县冯庄乡东双沟村而言,多年来,浇地难、用电难、出行难一直是压在村民心头的三块大石头,市地税局驻村工作队进驻该村后,协调电力部门为该村安装了一台新变压器,顺利解决了电力扩容问题,又筹集资金为村里新打了26眼机井,满足了全村1800亩耕地的灌溉需要。今年夏季干旱严重,这些新打的机井对全村顺利度过旱期发挥了关键作用。而针对该村道路年久失修的实际情况,工作队又多方协调,先后筹集资金60多万元,为该村修建了长2000米、宽3.5米的乡村公路,一举解决了困扰村民多年的出行难问题。
长期以来,尉氏县张市镇小寨村的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特别是村内道路仍以土路为主,晴天土飞扬、雨天泥满街,给村民日常生活带来极大不便。而且由于道路不畅,货物运输受阻,严重影响了村内企业的发展,群众对修路的愿望非常迫切。市委办公室驻村工作队了解到这些情况后,经过多方努力,帮助该村协调惠农资金64万元,新修水泥路2060米,有效解决了困扰群众多年的出行难问题。道路顺畅了,村民的心气顺了,村里的几家板材加工企业也越来越红火。为了给小寨村的长远发展打好基础,驻村工作队还为该村协调资金9.25万元,新打机井13眼,彻底解决了该村东南900亩耕地灌溉难问题。在了解到该村部分村民因病、因残致贫的情况后,市委办公室有关领导带领驻村工作队为他们送去了米、面、油等慰问品和慰问金,并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俺村积存多年的垃圾全部清干净了”、“我们社区有了自己的街心花园和健身长廊”、“多年失修的土路变成了一条宽阔的柏油路”、“农业技术员住进了俺家的大棚”、“大伙儿可以在家门口请专家看病了”……随便来到一个联系点,当地的群众都能说出一两件驻村工作队为他们办的实事。据不完全统计,8个月来,市直各单位在“走千村、进万户,访民情、解民忧”活动中已累计为群众办实事、好事1300多件。
顶层设计:
让干部带着 任务下基层
早在“走千村、进万户,访民情、解民忧”活动启动之初,市委就给各单位的工作任务划出了“硬杠杠”,在出台的《关于在全市机关党员干部中开展“走千村、进万户,访民情、解民忧”活动的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每个市直单位都要联系一个村(社区),在活动中必须完成4大任务。
第一,要帮助联系点加强村(社区)班子建设。对于后进村,要做好村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增强班子团结,激发内部活力;确实帮不上去、扶不起来的,要注重从大学生村干部、农村致富能手、退伍军人、外出务工返乡农民中发现、培养和推荐合适的村(社区)“两委”人选。
第二,要帮助联系点完善组织制度建设。完善和拓展“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健全村(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自治机制;建立健全村民(居民)自治章程、村民(居民)会议或村民(居民)代表会议议事规则、财务管理等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制度,推进村(社区)事务决策、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完善村务(居务)公开机制,推动实行村务(居务)公开答疑纠错制度,做到村(社区)各项事务依章理事。
第三,要帮助联系点理清经济发展思路,在充分走访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市场需求,结合所联系村的实际,同村班子一道,理出一条符合该村自身情况的经济发展思路,选准发展项目,努力做到“一村一业”、“一村一品”;组织和引导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农业科技等政府公共服务覆盖到后进村,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第四,还要帮助联系点切实解决民生问题,立足自身优势,兴办一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公益项目,帮助当地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有效解决出行、就学、就医、就业等群众关心的具体问题。
各单位科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每人至少联系1户居民,而党员干部联户则要抓住3大类重点群体。
联系老党员、困难户、低保户。对居住条件差的,着重从改善其居住条件进行帮扶;对家庭收入低的,在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前提下,帮助其增加收入脱贫致富;对家庭条件较好的老党员,注重精神关怀,丰富其文化生活。
《让干部在接地气中转作风 ——全市“走千村、进万户,访民情、解民忧”活动纪实》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kaifeng.yuduxx.com/shizheng/93472.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