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10-31 15:16 我要投稿
天高云淡,秋高气爽。顺河回族区东郊乡后台社区的300亩晚秋黄梨种植园迎来了丰收的时刻,一个个黄梨挂满枝头,惹人喜爱。金灿灿的黄梨被车运出田间地头、送到市场、摆上人们的果盘餐桌。
采访期间,63岁的“梨王”程志国脸上一直挂着微笑。他一边采摘着丰收的果实,一边告诉记者:“好啊,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黄梨定能卖个好价钱。”按照目前市场黄梨每公斤4元计算,一亩地的黄梨就能收入近万元,全社区黄梨收入可达300多万元。这些年,依靠晚秋黄梨的种植,后台社区居民走上了致富路。
程志国之所以被称为“梨王”,因为他是社区第一个种植晚秋黄梨的人。2004年,程志国从外地引进了第一批晚秋黄梨树苗。12年来,在他的带领下,后台社区居民纷纷效仿,一改过去种植粮食作物的传统,转而种植经济价值更高的晚秋黄梨。晚秋黄梨因其皮薄肉厚、口感甜脆、果肉无渣,具有止咳润肺之功效而深受人们的喜爱。
“这种黄梨比普通梨生长周期长、上市较晚,在销售上可以打时间差,具有一定的价格优势。”程志国说。随着后台社区晚秋黄梨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周边平顶山、信阳、登封等地市的客商纷纷慕名前来收购,并且在开封本地也得到热卖,所以后台社区的晚秋黄梨销路不愁。
后台社区的晚秋黄梨之所以畅销,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套袋种植和有机肥料的施用。在晚秋黄梨种植园,记者看到,每个黄梨都被一个类似牛皮纸的袋子套着,撕开套袋,一个嫩黄圆润的黄梨便呈现在眼前。“套袋就是给黄梨穿上‘衣服’,既可以避免风吹日晒、飞鸟啄食,还能减少病虫害、杜绝农药残留。”程志国说,“为确保甜度,肥料只施加鸡粪、牛粪等有机肥料。”说着,程志国顺手摘下一个黄梨让记者品尝。见记者疑惑,程志国赶紧解释:“放心吧,套袋种植的黄梨不洗也能吃,更不会有农药残留。”记者尝了一口,这种黄梨虽没有太多汁,却香甜可口、果肉细腻,令人久久回味。
“梨王”的美誉远不是程志国的追求。2009年,由程志国倡导的顺河回族区晚秋黄梨专业协会成立,目前已发展会员200多人,协会定期组织会员开展技术交流,力争把后台社区的晚秋黄梨打造成为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的知名品牌。去年6月,后台社区被中国科协、财政部命名为“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
《“梨王”程志国的致富路》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kaifeng.yuduxx.com/shunhe/267274.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