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4-13 13:55 我要投稿
3月下旬连日来的阳光明媚,让人们忍不住要张开双臂拥抱春天。谁料,一进入4月,冷空气却频频来袭,气温骤降,最低温度在10℃以下。人们不禁疑惑:“难道是‘倒春寒’来临了?”
4月7日傍晚,当记者向市气象台高级工程师李姝霞提出这个问题时,她笑答:“虽然目前气温低,但还不是‘倒春寒’。”
3月、4月气温反差大
李姝霞解释说,一个季节中,如果前期气温偏低,后期就会升高,如果前期偏高,后期就会降低,春季人们常说的“倒春寒”就是气象中的“反春”现象。李姝霞说,之所以会出现这种规律,是大自然在调节气候平衡。
那么,今年入春以后的天气呈现什么走势呢?李姝霞提供了这样一组数字:我市3月上、中、下旬常年(30年以来)的平均气温分别为6.1℃、8.1℃、9.4℃,而今年我市3月上、中、下旬的平均气温分别为6.3℃、11℃、14.5℃。很显然,今年我市3月中、下旬的平均气温远远高于常年水平;从日平均气温看,今年3月28日、29日、30日、31日的日平均气温分别为17℃、19℃、18.6℃、16.1℃,部分日最高气温已达25℃,而我市3月下旬常年日平均温度是11℃。
一般情况下,我市进入气象学意义上的春天是在3月31日左右,去年则提前到3月10日,今年是3月12日,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今年3月我市气温确实偏高。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经过我市的冷空气多来自西路,同时给我市带来的降雨也较少。李姝霞解释说,经过我市的冷空气一般分三路:自蒙古国进入我国甘肃等地而后东移的称为西路,自蒙古国穿越我国华北直接南下而来的称为北路,自蒙古国进入我国后经北京、河北等地而后西移的称为东路。西路冷空气由于有山脉阻隔,造成下沉升温,一般不会给我们带来明显降温,而东路和北路偏东的冷空气所经多为平原,一路势头不减,就会造成大幅降温。
如前所述,天气整体保持相对平衡是铁定的规律,在经历了3月中、下旬的气温偏高后,大自然开始“找平衡”了。4月1日抵达我市的东路冷空气开始施威,把当日的平均气温压至6℃,比此前一天下降10℃还多。虽然此后几天气温开始慢慢回升,但4月6日的一场冷空气又把当日平均气温压到9.5℃,比4月3日低了2℃多。历史资料显示,我市4月上旬常年平均气温为12.9℃,而今年4月1日至4月7日,我市的平均气温为10℃,这与3月中、下旬平均气温明显高于常年水平形成了强烈反差。
未现“倒春寒”天气难预判
那么,近日的连续降温是不是“倒春寒”的体现?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必须明白“倒春寒”的标准。李姝霞说,每年3月下旬至4月底,如果出现连续3天以上日平均气温低于或等于10℃,就可以判断是“倒春寒”。我市气温从4月1日降低以来,日平均气温时高时低,没能形成连续低温,也就说明“倒春寒”并未降临我市。
说到对未来我市天气的预判,李姝霞表示,仅就目前掌握的资料分析,从4月8日到14日,我市日平均气温将呈波动式上升趋势,也就是说,在整体呈上升状态的同时,个别时日会有所下降,这是正常现象。至于从4月15日到月底期间,我市会不会出现“倒春寒”,由于大气环流随时会发生改变,目前尚不能断然下定论。
专家提醒农民防备“倒春寒”
鉴于我市3月中、下旬气温偏高,早在3月24日,市气象局农气服务中心主任、高级工程师王二虎提醒我市农民谨防“倒春寒”。
王二虎说:“‘倒春寒’在我国是一种常见的天气现象,由于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春季是由冬季风转变为夏季风的过渡时期,其间会有从西北地区来的间歇性冷空气侵袭,冷空气南下与南方暖湿空气相持,常常形成大范围的大风雨雪降温天气,即‘倒春寒’。而冷空气南下越晚、降温范围越广,出现‘倒春寒’的可能性就会越大。”
尽管目前我市未现“倒春寒”,但大家仍需做好准备工作应对“倒春寒”的到来。王二虎昨日再次提醒说:“‘倒春寒’常常会影响到农作物的正常生长,主要危害拔节期的小麦、播种期的棉花和花期较早的樱桃、杏、桃等果树,以及露地栽培的越冬蔬菜和早春蔬菜,严重时甚至会造成小麦死苗现象的发生。当前,生长逐渐活跃的农作物和果树的抗寒性越来越弱,‘倒春寒’出现得越晚危害性越大,农业生产损失也就越大。因此,我市农民要多关注天气变化,及时收听收看气象部门的最新天气预报,准确掌握各类农业气象服务信息,加强农作物的田间管护,采取各种必要的保温防冻措施,以减轻和避免 ‘倒春寒’对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
《气温频降 莫非是“倒春寒” 专家回应:近日气温低并非“倒春寒”,但我市农民要做好防范》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kaifeng.yuduxx.com/minsheng/153733.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