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10-27 09:51 我要投稿
茶叶种植区。
陆羽雕像。
茶文化博物馆。
晾青。
安溪茶文化博物馆的万壶展。记者 李克君 摄
漫山遍野的茶树郁郁葱葱,香椿、桂花、塔松、美国松等绿化树渐成规模,气象观测站、物理杀虫灯、规模化有机肥供应点等设施设备一应俱全,这是安溪标准化生态茶园的场景。生态茶园远离污染,被群山环绕,晨风夕露,空气清新,土壤、水质洁净。在这里,茶与树相间而生,甚至分不清楚哪棵是茶,哪棵是树。
近几年来,安溪茶叶都能卖出好价钱,这得益于茶园的有机化管理。据了解,近年来,主打绿色、健康的铁观音生态茶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从诸多铁观音知名品牌陆续打造有机茶园、推出有机茶系列的情况看,发展生态茶、有机茶产业已经成为安溪铁观音的一道亮丽风景。
9月14日,“宋韵中国 茶和天下”汴梁晚报记者万里寻访茶叶路特别报道组一行在安溪县委宣传部相关人员的带领下,来到位于北纬25度满溢茶香的安溪,领略安溪铁观音生态示范茶园的魅力。
在北纬25度这条漫长的纬线上,有一片3000多平方公里的飘香土地,这片常年亚热带季风吹拂的土地,年平均气温、降雨量、相对湿度、红壤等形成独特的地理环境,滋养出安溪铁观音这棵独一无二的神奇植物。300多年前,安溪茶农在浩荡群山之中找到它,通过短穗扦插技术无性繁殖,延续其纯正品种,并以国家级非遗技术——安溪乌龙茶(铁观音)“半发酵”制作工艺,炒制出恒久弥香的“观音韵”。
近几十年来,安溪铁观音成就了中国茶产业发展的一段佳话——数十万安溪茶农用辛勤劳作创造了铁观音品牌在国内的强大影响力。但是,市场上存在良莠不齐的情况,导致安溪铁观音业绩受到影响。在此形势下,生产有机茶成为安溪乃至整个泉州茶企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事实上,有机茶消费在国际上早成时尚,尤其在发达国家需求量很大,且价格比普通茶叶高出许多。但是有机茶的认证有一套严格的标准,以美国USDA和欧盟BCS认证尤为严格。按照这个标准,有机茶园首先要选择没有开垦史的原始林地,且方圆两公里内不能出现农田。同时,生产有机茶需要较高投入,为了避免茶叶受到化学物质的污染,从种植、制作到储存、运输的整个过程中都有一整套严格标准。
为保护铁观音这一健康之源,安溪除了回归传统制茶工艺,还大力打造生态有机茶园。从茶园生态管护到农资使用监管再到制作全程实施“可追溯”,构建起从“茶园”到“茶杯”的质量安全管控体系,确保每一泡从安溪出去的茶,都是“放心茶”“健康茶”。
从高山到平原,从城市到农田,土地的回馈多种多样。从古至今,中国人精心使用脚下的每一寸土壤,智慧与收获无处不在。在北纬25度全球最宜居生态带,毗邻中国东南沿海,厦门港、泉州港、漳州港三港交汇处“五阆峰影与云连,欲乘天梯直上天”的安溪世外胜景闽南名山五阆山,海拔高度750米至1080米就有一处安溪境内最完善、规模最大的茶山基地。这里有丰富的生态资源,方圆数十公里无任何污染源,四季分明,年平均降水量1800mm~2000mm。由于气候温润,早晚皆可被云雾笼罩,且平均日照短,可降低茶树芽叶中所含儿茶素类等苦涩成分,并提高茶叶中所含的茶氨酸及可溶氮等人体有益的成分。这片土地的名字叫国心绿谷。两岸农业专家共同规划与开发,历经15年倾力建设耕耘与培育,致力于生态保护、有机种植,打造福建地区最优质的高山云雾乌龙茶产区。国心绿谷立足北纬25度的万亩生态基地,以茶山基地为核心,以健康、有机、时尚、环保的生态茶园连接都市人的脉搏,拉近人与土地、种子和雨水的距离,重建人和土地、人和人、人和茶之间的美好关系,为常年生活在钢筋水泥中的都市人创造了一个回归自然、修身养性的自然生态环境。
有机茶必须具备“头戴帽,腰系带,脚穿靴”的生态环境。“头戴帽”就是茶园上空多蓝天和云雾,“腰系带”就是茶树常处在云雾笼罩之下,“脚穿靴”就是茶树处于密林的怀抱中。也只有这样的环境才能形成铁观音天然香气和“幽谷佳人”般的空灵品质。福建省誉丰国心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清平告诉记者,按照标准,有机茶园要选择没有开垦史的原始林地,且方圆两公里内不能出现农田。于是,国心名茶万亩茶叶生态基地——国心绿谷,选址尚卿乡黄岭村五阆山脉,海拔高度750米至1080米,建设自己的有机茶园。这里山清水秀、峰峦叠翠、气候温润,早晚皆可被云雾笼罩,平均日照短,可降低茶树芽叶中所含儿茶素类等苦涩成分,提高茶叶中所含的茶氨酸及可溶氮等有益成分。优越的地质环境为产出无污染生态有机茶提供了良好的先天条件。据黄清平介绍,除了在高山区域建茶区,国心绿谷严格按照等高梯壁表土回园条垦技术来进行开垦,并且在梯壁上进行绿化覆盖。基地保留了3800多亩原生态林地,只有1800多亩用来种植,并且做到茶园周边有林,路边、沟边、空地有树、有草、有花、有果,主干道、机耕路、步行道路路相通,竹节沟、排洪沟、蓄水池环环相连,中小雨能蓄水,大雨能排涝,真正做到中小雨不出园,大雨不冲园,旱天能浇灌;做到茶园前有埂、后有沟、壁有草,达到保水、保土、保肥的“三保”茶园标准。
好茶需好防控。在茶树种植期,国心绿谷采取放养黑山羊、梅花鹿等食草动物,配合人工除草,杜绝使用除草剂;所施肥料,均是经过认证的有机肥,杜绝重金属残留;采用生物防控除虫技术,茶区内放养黄雀、捕食螨,使用引虫板,建设独立的生态环境使病虫害无法生存,形成完全不使用农药的茶叶种植区域,并通过人工采摘实现生态管理和保护。
为确保茶叶质量安全,国心绿谷将云端信息技术植入有机茶园,两大科技系统打造健康茶保障体系,360度实时高清私家茶园监控系统。表系统,国心绿谷把基地茶园分成20个板块,国内首创的在每个茶园板块、生产车间设置360度24小时高清监控系统,从日常的种植到忙碌的茶季,通过移动终端就可以观察有机茶园的种植、加工和生产的全过程。里系统,国心绿谷联合Smeshlink打造了福建首家智能物联茶园监测系统。通过各类传感器植入茶园,监测土壤PH植、茶园空气湿度、温度、雨量、风量、负氧离子含量、太阳照射量、紫外线辐射量、茶叶叶绿素含量等茶园实际健康状况,茶师通过监测数据培育茶树。
从种植、管理、采摘、制作全程进行实时监控,通过公司视频网站、手机APP、微信链接等方式公开全过程,保证每一粒茶叶都是严格按照标准种植、管理、生产和加工。“所有消费者能在第一时间通过茶园物联网实时监测平台看到茶园的健康数据,通过视频监控平台实时看到从茶园的种植和茶叶加工的全过程。”黄清平说。这在全国尚属首创,这项系统现在已成为有机茶园新的标准,并树立了行业标杆,被多家茶企竞相引进。
土地,厚德载物;茶人,守拙求真;健康,正是土地对茶人最珍贵的馈赠,让茶从山巅走向云端,就是让茶回归本质,让健康眼见为实。作为国内首家信息技术植入有机茶园,国心绿谷通过“一表一里”两大科技系统打造健康茶保障体系,真正实现了让消费者从茶园到茶杯“看得见的健康”。在食品安全备受关注的当下,从源头上把握茶叶品质,才能对市场消费者展现强有力的说服力。安溪茶人在茶叶源头管控上下功夫,建万亩生态茶园将信息技术植入有机茶园,打造名副其实的“云端上的铁观音”。
寻踪故事:茶神传艺的故事
记者 王兰兰
公元1284年,南宋文学家、爱国诗人谢枋得为避出仕,流于闽北后至闽南感德,见其处峰峦叠翠,土壤肥沃,适植佳茗,以其制茶之艺传授于民,带领当地村民垦荒植茶,后来以茶为业。为了感恩,当地乡民于公元1470年建“茶王公祠”奉谢公为“茶神”祀之。
到了公元1495年,陈氏第五代先人祖林公勤俭聪慧得“茶神”制茶之艺,深谙谢公茶道而被乡民称赞。累世数代之力,祖林公于明朝正统年间创办“庆隆茶肆”,及至正德已有感德里茶园数百亩、“仙苑街”两层四铺“雨脚楼”。由朱熹亲题“仙苑”的仙苑街上通外埠下连县府,四通八达,朝发夕至。沿街四爿门店,一为贩售,二为茶馆,茶叶皆汇集于此,后转售县治,贩至泉郡。茶肆上设置雅阁六间,下设大众八桌,商贾骚客、士人学子常聚于此,煮茶品茗,观景赋诗,为当时之雅举。
随着生意兴隆,嘉靖初年,庆隆茶肆开设了很多分铺,生意稳固发展。嘉靖五年,遭遇百年大旱,灾民饥困。陈氏祖先解囊相助,赠医施药、赈济灾荒。看到灾荒,先祖感慨生命之脆弱,于是将庆隆茶肆改为庆芸茶肆。芸者,生生不息也。
现如今,位于“中国茶叶第一镇”——感德的庆芸茶业,始于明正统年间陈氏先人创办的“庆隆茶肆”,为茶王谢枋得茶技工艺的衣钵传人。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高超的制茶工艺,借鉴法国葡萄酒庄园的先进管理模式,建设了2000多亩集茶叶生产、科研、旅游休闲和茶文化交流为一体的现代山水茶庄园,开创了茶产业延伸发展的新模式。
记者手记:安溪满足饮茶人的精神享受
记者 王兰兰
安溪作为名茶安溪铁观音的故里,茶文化源远流长:有漫山遍野的生态观光茶园,有独具特色的茶庄园,有丰富多样的地方美食。在安溪饮茶已不仅仅局限于“喝”,还满足了饮茶人的精神享受。因此,安溪县各大茶庄园在县旅游局的指导下致力打造出全景式的体验茶旅。
青山、绿水、云雾、茶园,这是安溪茶庄园独有的大自然天然氧吧,优美的自然风光、清新的空气、繁盛的树木、泥土的气息、淳朴的民风,这一切都让茶庄园成为人们回归自然、休闲游的好去处。来到安溪你可以观茶园、赏茶艺、品茶韵、尝茶餐、种茶树、唱茶歌、斗茶赛等,体验一系列与茶有关的活动。
《“云上”有机好茶园 缔造健康放心茶》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kaifeng.yuduxx.com/shehui/264916.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