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1-10 10:15 我要投稿
【核心提示】
家有重症或失能老人,常常会让负责照护的配偶或子女不知所措,大家共同的感受就是重症和失能老人难伺候。究竟如何照顾好重症和失能的老人呢?一家养老机构的负责人在照护了重症和失能老人300人次的基础上,总结出了一些“爱与陪伴”的技巧,或许对你照护重症和失能老人能有一定的借鉴。
陪护两年濒临崩溃
两年前,69岁的老杜的老伴患上血管性痴呆。刚开始时,他极尽耐心陪伴着逐渐失去记忆的老伴,但时间一长,争吵时有发生,老杜和老伴讲道理,可老伴几分钟后就不记得了。对老杜来说,这种挫败和失落感却久难平复。
近日,记者在老杜家看到他们时,其老伴正躺在床上,时而喃喃自语,时而发怒骂人。老杜与记者聊天时,说起老伴还抹起了眼泪。“她不开心,我活得也累,我要崩溃了。”他说,自己能做的只有尽力照顾老伴吃饭吃药,至于精神慰藉和陪护,他已无能为力。“她听不懂,我能和她说些什么呢?”老杜说,他经常情绪失控以致哭喊。“我真的不知道怎么让她快乐些,自己都想先她而去算了。”
减轻被照护者的遗弃感
据最新公布的数据,像老杜这样的无助者还有许多。我国每年躺到床上的重症或失能患者超过1000万人,每年新发200多万中风患者。如何技巧性地照护患者是这些家庭共同的难题。
某养老院义工王晓敏至今服务过20多位重症和失能患者,她最大的感受是陪护者不能对这类群体简单“下定义、做评判”,不能总把他们当成“痴呆”“不会说话”的人,这会让他们觉得被抛弃了。在某医院神经内科工作的张静经过调查发现,不少失能和重症患者会产生被遗弃心理,而耐心倾听、交流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削弱这种感觉。
有一次,王晓敏去陪护一位失能的老人,见面看到老人不停地起立、坐下,她就跟着老人重复了数百次起立、坐下。40分钟的互动后,老人突然对王晓敏说:“你真美。”王晓敏回应道:“你最美。”老人于是又重复着“你最美”这句话,这让一直称老人“不会说话”的专职护工大呼意外。在某养老院,记者看到护工陶慧正在陪护一位失能老人,她握着老人的手,顺着老人所重复的“回家”“四方坑”“鼓楼”等字词,慢慢地,老人开始笑了。
抚触是最好的沟通方式之一
义工阿芳则感受到,老人都希望有人跟他们亲近,有牵手、拥抱等肢体互动。她说,如果老人长期缺少爱和陪伴,就会渴望这种“亲密接触”,以此表达感激。
在护工的眼里,抚触是老人最喜欢的一种沟通方式,而这恰恰是家人最容易忽视的。有的老人虽然每天会在照护时给老伴用毛巾擦拭身体,却不会通过握手、按摩的方式来一次“亲密接触”。护工王晓敏说,她曾在给一对50多岁的义工夫妻做培训时,要求他们握住对方的手,短短几十秒钟,他们竟激动得泪如雨下。女方说:“十几年了,我们从没这样认真抚摸过对方的手、感受对方的存在。我老是骂他,突然发现他头发都白了,心里都是怜爱。”
记者在一位抗战老兵家采访时,对于躺在床上不能动的老伴,老兵的女儿不时地亲她的母亲,只要去亲,这位躺在床上的失能老人脸上就会露出满意的笑容。
用音乐帮助宣泄情绪
记者还了解到,一些养老机构经常播放一些老歌,护工们都能唱几首老歌。护工杨晓对记者说,歌声能改变老人,甚至挽救生命。
有一年夏天,杨晓去一家养老院看一位朋友,得知有位90多岁的老人绝食闹“自杀”,她走到老人的房间,静静地坐着。等老人说完一堆气话,他拿出MP3播放器放起电影《渔光曲》的主题歌。熟悉的旋律响起,老人也渐渐缓和下来,当唱到“爷爷留下的破渔网,小心还靠它过一冬”时,老人声泪俱下:“是啊,只有一张破渔网还要过一冬,我至少还有退休金,应该把日子过好。”老人终于对杨晓敞开了心扉。
河南大学马列部副教授马晓军说,音乐的确能帮助人宣泄情绪,成长于革命年代的老人可能对《渔光曲》《义勇军进行曲》有感触,当过警察的可能对《少年壮志不言愁》这类歌曲有共鸣,老工人更偏好《咱们工人有力量》这类歌曲,需要陪伴者花些小心思。
相关链接
这些陪伴技巧值得尝试
1.用心倾听;2.祥和注视;3.保持相同的呼吸频率;4.经典诵读,如唐诗、宋词、元曲,或是老人自己创作的作品;5.身体抚触;6.音乐沟通;7.动态沟通,如舞蹈、小游戏等;8.零极限技术,在适当场合表达“对不起、请原谅、谢谢你、我爱你”;9.不分析、不评判、不下定义;10.同频共振,如肢体动作、语言表达的节奏保持相近。
《难伺候 不妨多一些亲密接触》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kaifeng.yuduxx.com/shehui/536807.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