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6-06 15:48 我要投稿
1月7日8时,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顺河回族区公园路社区公园南街,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蹬着一辆人力三轮车缓慢行驶着,车子后面放着一个古铜色的木匣子,里面装满了理发用的各种工具,套在老人棉衣外面的深蓝色大马褂给人一种“咱们工人有力量”的感觉,鼻梁上的一副老花镜和挂在脸上的笑容让老人显得格外精神矍铄。“老王,又出去理发啦!”邻居问。“嗯,出去。”老王简单地回应。“这么大年纪了,该歇歇了。”邻居接着说。“没事,还能坚持。”老王笑着回答。
老王名叫王建国,今年已是83岁高龄。从1961年学会理发,他就开始义务为同事和街坊邻居理发,50多年来从未间断过。从市粮食局退休后,王建国义务理发的“客户”从街坊邻居扩大到老弱病残人士,并且每月坚持上门一次,养老院、老人病房、住宅小区都被他一一“开发”,“客户”遍及城市各个角落。
经过15分钟的路程,王建国来到穆家桥街平安老年公寓。停下车子,王建国慢慢下了车,将车座后面10多公斤重的理发箱搬下,麻利地取出理发工具,并开始一点点调试。听说王建国来了,老人们闻讯而至,大家主动排起队,等着让王建国理发。平安老年公寓院长张美英告诉记者:“俺公寓成立十几年了,王师傅每月都坚持来一次。”说话间,王建国已经开始为第一个“客户”理发了。别看老人年纪大了,但理起发来却是毫不含糊,只见他一手拿推子、一手拿梳子,梳子上下翻飞,推子左右游走,娴熟的手法丝毫不逊于专业理发师。与前面记者见到的行动缓慢的王建国相比,此时的王建国好似换了个人。
“王师傅,你这理发技术要是开一家理发店,绝对生意兴隆啊!”排队理发的老人们打趣道。“我这人不吸烟、不喝酒,平时也没啥爱好,就爱给人推推剪剪。”王建国朴实地说。老人的话的确不假,50多年来,他已义务为他人理发3万余人次,骑坏了6辆自行车,记了20多本理发记录。有人给王建国算了一笔账,如果按每理一次发收费5元计算,这么多年,王建国已损失了15万元。王建国却说:“账不能这么算,我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收获的满足感和快乐是金钱买不到的。”
《流动的“理发箱”》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kaifeng.yuduxx.com/shehui/744331.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