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都网 > 河南新闻 > 开封新闻 > 时政新闻 >

回眸2014年终特刊:开封十大新闻人物 这一段故事 感人至深

[摘要]赵杰 孙争杰 魏东柱 许朋飞 朱朝星 康冀楠 刘洋 王刚 张景枝:难忘总书记来看俺 【回放】张景枝,女,85岁,兰考县东坝头乡张庄村村民。两个儿子早年去世,和孙子闫春光一家一起生活。 今年3月17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走进张庄村,牵着85岁的张景枝老人的手来...

赵杰 孙争杰 魏东柱 许朋飞 朱朝星 康冀楠 刘洋 王刚

张景枝:难忘总书记来看俺 

【回放】张景枝,女,85岁,兰考县东坝头乡张庄村村民。两个儿子早年去世,和孙子闫春光一家一起生活。

今年3月17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走进张庄村,牵着85岁的张景枝老人的手来到她家,看厨房、卧室,同一家人促膝交谈,询问家里一年产多少粮食?种的蔬菜够不够吃?农业补贴和低保、医保等政策是否享受到?对新农村建设有哪些要求?“总书记啊,我做梦都想不到您能来看我啊,您这是给我送幸福啊。”握着总书记的手,张景枝激动得不知说什么好。

【反响】总书记的亲切看望让张景枝成了媒体争相采访的新闻人物,一个多月里,她家里门庭若市,省内的、省外的,报社的、电视台的,记者来了一拨又一拨,还有很多人到家里去探望老人。老人虽然年龄大了,但对和总书记交流的每一个情节都记得清清楚楚。“我苦了一辈子,做梦都没有想到,老了老了还能享这么大的福,总书记来看我啊。”85岁的张景枝一遍遍重复着这句话。

张景枝每天7点左右起床,早餐要吃3个蒸鸡蛋。吃过早饭就四处转转,和邻居说说话,逗逗重孙子。晚上吃得比较少,以容易消化的稀饭为主。冬天天冷,下午6点多就进了被窝。虽然家里装了空调,她还是不习惯用。3个出嫁的女儿除了一个家在郑州外,另两个都在家门口,照顾老娘很尽心,老人的晚年生活幸福安稳。

刘振海:一心为了群众 

【回放】刘振海,男,42岁,汉族。2004年刘振海从部队转业加入公安队伍,现任开封市公安局红洋楼派出所民警。

从警10年来,刘振海扎根纪念塔社区,与社区群众朝夕相处,结下了深厚的情谊,社区居民都形象地称他为纪念塔社区不可或缺的“固定影像”。多年如一日,工作之余照顾孤寡老人高木兰,深受称赞。在工作中,刘振海对待矛盾调解有耐心、有诚心,而且公平公道,社区里的大小矛盾总能被他稳妥化解;治安防范上,刘振海建立起三级巡防机制,科学调配安保力量,使社区保持“零发案”纪录;日常生活中,刘振海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用真心、真意和真情只为让群众满意。在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下,刘振海把一个曾经基础工作落后、案件高发、群众缺乏安全感的后进社区变成一个群众安居乐业、“黄赌毒”绝迹的祥和社区。

【反响】本报多次关注刘振海的事迹,并进行了跟踪报道。他的事迹经过报道后,引起了强烈反响,不仅让古城更多的群众记住了刘振海的名字,也引起了省级、中央级各大媒体的关注。他本人也先后被评为全省军转先进个人、全省百名优秀政法干警、全省优秀人民警察、全省平安建设先进个人、开封市“平安卫士”、“开封市首届我最喜爱的十大人民警察”、开封市“十佳”人民警察、开封市“勤廉榜样”、开封市优秀青年警察等。2013年、2014年连续两年入选河南省公安机关先进典型事迹报告团,在全省巡回宣讲先进事迹。2014年10月28日,被授予“全国爱民模范”,并作为全国公安机关的爱民典型,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王英杰:“最美家庭”演绎最美风采 

【回放】1953年出生在郏县城关,现任开封市敦复书院院长,被评为2014年1月“中国好人”。全家老少都成为幸福的义工,家人个个朴素节俭,却将数百万元用于义务办学。这个家庭每个月都要支出十几万元,用敢于担当的精神传承华夏历史文明。这,就是开封市敦复书院院长王英杰的家庭。这是一个积善之家,奉献之家,勤俭之家,孝道之家。

1996年,王英杰从开封火车站内退。为了养家糊口,夫妻俩给人家打小工、送煤球、装卸火车货物。有了些积蓄后,他们开始做生意,靠诚信经营,逐步成为千万富翁。

2008年,王英杰和夫人决定拿出更多的资金办学 。于是,夫妻俩带领全家,创办了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的敦复学堂,后改为敦复书院。

5年来,敦复书院已经举行讲座1000多场,直接受众有15万人次;开办36期幸福人生学习班,近万人在此学习和吃住,所有费用皆免。书院相继邀请了全国道德模范王百姓等一大批道德模范人物及国内知名国学讲师近百人来汴讲课。

【反响】“最美家庭”演绎最美风采,王英杰的事迹引起强烈反响,今年王英杰家庭荣膺全国“最美家庭”提名奖、河南省“最美家庭”标兵户和全国五好文明家庭荣誉称号,并赴北京参加全国表彰大会,随后《中国妇女报》、《河南日报》等纷纷予以报道。

刘全:基层公路管理战线的“路标” 

【回放】刘全,1965年出生于顺河回族区东郊乡道士房社区,1985年高中毕业后到东郊乡政府工作,2002年任东郊乡公路管理站站长。2014年2月28日,因劳累过度,刘全突发脑溢血,经抢救无效后不幸逝世,年仅49岁。

从事农村公路管理工作的12年来,刘全日夜奋战在全乡修路、养路、护路工作的第一线。在他的努力下,东郊乡公路建设突飞猛进,公路建设里程超过前30年总和。他积极帮助东郊乡大董庄社区改善农业种植结构,发展温室大棚蔬菜种植,帮助居民脱贫致富。身为路管站长,刘全从不以权谋私,公路修到家门口,母亲想让他“帮忙”硬化一下家门口的地面,被他严词拒绝。郑徐高铁项目建设占用自家耕地,妻子想让刘全提高补偿标准,刘全却对妻子说:“共产党员不能搞特殊,不然群众会戳咱的脊梁骨。”

【反响】本报曾分别以《一位基层路管站长的为民情怀》、《一位基层共产党员的人生追求》为题对刘全的事迹进行了详细报道,报道一出,便引起了国内多家媒体的广泛关注和转发,多家媒体纷纷跟进。随后,《河南日报》刊发题为《铺在乡村公路上的“石子”》的长篇通讯;《河南青年报》发表通讯《路标》;由河南人民广播电台供稿,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以《一位基层党员的为民情怀》为题在全国播报了刘全事迹;新华网专程派记者采写了通讯报道《一位基层干部的生前身后事》。

孙占红: 巡逻到生命最后一天 

【回放】孙占红,男,48岁,汉族,生前为开封市公安局南苑派出所民警。2014年8月26日,孙占红被公安部追授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称号。

1995年,孙占红开始当“片儿警”,工作以来,孙占红以极强的责任心和踏实认真的工作态度赢得了领导和社区群众的一致好评。今年4月11日,在连续巡逻6个小时后,孙占红突然晕倒,最终因突发脑溢血抢救无效殉职,48岁的生命永远定格在4月11日16时25分。临终前,孙占红的最后一句话是“我还有3个消防安全重点单位没有检查……”生前,孙占红的女儿常问:“爸爸,你的时间去哪儿了?”他去世后,同事和群众算了一笔账:孙占红担任社区民警的19年里,他在派出所值班6年,走访群众、巡逻防范各占3年,加班工作、处理各种突发事件两年,剩下的是和家人在一起的5年,其中包含吃饭、睡觉时间,这只占他这19年的26%。2014年8月26日,孙占红被公安部追授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称号。


《回眸2014年终特刊:开封十大新闻人物 这一段故事 感人至深》河南新闻-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kaifeng.yuduxx.com/shizheng/110120.html,谢谢合作!

[责任编辑:网站编辑]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详细声明请点击进入>>

返回豫都网首页
版权所有: 豫都网 Copyright(c) 2010-2015 YuDuWang Network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3014680号
若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来信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邮箱:admin@yuduxx.com
未经豫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