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都网 > 河南新闻 > 开封新闻 > 时政新闻 >

回眸2014年终特刊:开封十大新闻人物 这一段故事 感人至深(2)

[摘要]【反响】今年4月16日,《开封日报》对孙占红的事迹进行了报道后引起了强烈反响。开封市民纷纷在网上留言,祝愿心怀群众的好民警孙占红一路走好。随后,《人民公安报》、《河南日报》等多家媒体纷纷以长篇通讯等形式...

【反响】今年4月16日,《开封日报》对孙占红的事迹进行了报道后引起了强烈反响。开封市民纷纷在网上留言,祝愿心怀群众的好民警孙占红一路走好。随后,《人民公安报》、《河南日报》等多家媒体纷纷以长篇通讯等形式,多角度、全方位集中报道了孙占红的先进事迹,让这位普通民警的光辉形象留在了古城群众心中。

马超:用菊花为开封增光 

【回放】2014青岛世界园艺博览会中,由我市菊艺师马超倾力打造的大型菊花组合盆景“菊花版《清明上河图》”在以“秋日私语”为主题的菊花国际竞赛中获得唯一特等奖。《清明上河图》原画作中的树木和植物全部用菊花代替,主要有盆景菊、悬崖菊、国庆菊。整个作品凸显菊花主题,通过菊花的精心布展再现大宋东京的繁华场景,整个作品将盆景、雕塑、菊花、建筑、园林景观等多种艺术门类以及宋文化巧妙自然地融为一体。组委会专家在评语中这样评价:由马超及其团队创意设计制作的“菊花版《清明上河图》”,全长24米,由300多株不同大小的菊花盆景,20多组宋代建筑和近800个人物、牲畜造型组合而成,创意新颖,造型独特,制作精细,集园艺栽培、特色盆景、雕塑建筑之大成,令人叹为观止,并充分展示了中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高超的菊花栽培和造景技艺,唯有颁发“唯一特等奖”方能表达对这一作品的赞美之情。

【反响】马超获此殊荣的消息一经传出,立刻成为国内各大媒体的焦点,本报特别派出记者前往青岛进行深入采访,刊发的文章引起强烈反响。此后,中新网、光明网、凤凰网等纷纷对马超的事迹予以重点报道,国内外众多媒体也纷纷走进开封园,开封魅力,让世人为之惊艳。

佟培基: 自学成才的博士生导师 

【回放】在河南大学有一位极富传奇色彩的励志人物,通过自学,他从一个默默无闻的汽车司机成为百年学府河南大学的教授、博士生导师,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他虽然只有高中学历,却发表了一系列高质量的研究论文,填补了唐诗学术界的空白,让学界专家惊叹;他重视能力不唯学历,潜心研究学术,至今仍只是高中学历,但他却毫不在意;他的事迹受到中华全国总工会的表彰,并被拍摄成专题片。1968年2月,他在人民大会堂受到毛主席的亲切接见。2011年7月1日,在中共中央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他被评为“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胡锦涛亲自为他颁奖。他就是河南大学博士生导师佟培基教授。

【反响】佟培基的事迹见报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人民网、新华网、网易、大河网、河南教育网、河南大学新闻网等主流媒体纷纷予以转载报道。省新闻出版局新闻阅评专家专门发表新闻阅评予以表扬,称赞“典型选得好”。新闻阅评表扬说,在唯文凭是举甚嚣尘上的今天,开封日报挖掘出佟培基自学成才的典型,非常有代表意义,值得推广。

王建忠: 从法律工作者到村支书 

【回放】王建忠,46岁,是龙亭区北郊乡辛庄社区党支部书记、市法律服务协会会长以及一名为群众宣传、普及法律知识、法律观念的法律工作者。王建忠放弃年收入30万元的个人事业,于2011年回村任每月500元津贴的村支书。几年来,他一心扑在社区和群众身上,解决群众最需要解决的问题:自己出资安装了路灯,让群众夜里看到光明;组建综治服务队日夜在村内巡逻让村内治安改观;安装了大喇叭,宣传法律知识,让群众懂法、知法,善于利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利用法律解决邻里纠纷;利用自己特长,为群众免费打官司,维护群众的利益;带领群众做好市、区的“两改一建”工作,受到领导称赞。几年后,辛庄社区由落后、贫穷、混乱的社区变为街道整洁、和谐幸福的社区,群众人均收入比2011年增长3000多元。

【反响】读者对其好评如潮,读者李树友评价:王建忠的可贵之处至少有三点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一是他放弃优厚的律师待遇回村当党支书,带领乡亲们“治脏治乱”,改变村容村貌;二是他能够放下架子,虚心听取乡亲们的意见“大伙最需要啥,我就干啥”;三是利用律师的身份,向村民广泛进行普法教育,调解民事纠纷,维护村民和谐,让法治精神深入到每个群众的心中。光明网、大河网等转载了本报刊发的文章。

史玉霞: “小女子”的“大事业” 

【回放】祥符区杜良乡马尾村的“小女子”史玉霞,39岁,通过外出打工挣票子、换脑子,返乡后想法子、跑路子创业,让70余名农村姐妹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干出了“大事业”。史玉霞曾经是割舍不下亲情的打工妹,公公病逝后,史玉霞决定留在家中,为在外打工的爱人消除后顾之忧。史玉霞不甘心每天围着灶台转,发挥特长在老家发展服装加工业,当初仅有8个从业人员的来料加工家庭作坊红红火火办起来了。这里实行按件计酬,没有固定上下班时间。谁家有急事,谁家有农活,打声招呼就可以各行其便。“农村妇女不出家门,不耽误照顾一家老小和农活,每月还能挣到一两千块钱,多好啊!这不正是解决农村留守妇女就业、留守儿童亲情缺失、留守老人无人管等问题的好办法吗?”省妇联主席陈砚秋走进马尾村时曾说。省、市妇联筹集12万余元,帮史玉霞添置了一条28台机器组成的流水作业线,新建220平方米的厂房……史玉霞的事业越来越红火,道路越来越宽广!

【反响】今年中央第八巡视组组长欧阳淞、副组长宁延令在杜良乡马尾村巡视时,高度评价和称赞史玉霞带动农村留守妇女就业的事迹,并希望广大农村出现更多的“史玉霞”。《开封日报》报道史玉霞事迹后,大河网、人民网等媒体也作了相关报道。


《回眸2014年终特刊:开封十大新闻人物 这一段故事 感人至深(2)》河南新闻-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kaifeng.yuduxx.com/shizheng/110120.html,谢谢合作!

[责任编辑:网站编辑]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详细声明请点击进入>>

返回豫都网首页
版权所有: 豫都网 Copyright(c) 2010-2015 YuDuWang Network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3014680号
若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来信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邮箱:admin@yuduxx.com
未经豫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