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5-03 09:15 我要投稿
余光中
宋韵汴梁情 题签寄深情
全媒体记者 王兰兰
余光中,台湾著名诗人、散文家、批评家、翻译家。1953年,他与覃子豪、钟鼎文等共创蓝星诗社,曾获包括中国时报奖等台湾所有重要奖项,已出版诗文及译著共40余种,2015年7月获花踪世界华文文学大奖。
余光中先生与《汴梁晚报》有着不解情缘。两年前,当时86岁高龄的余光中先生偕夫人首次走进开封,参加了在清明上河园举行的由本报参与举办的2014中国(开封)宋韵端午诗会暨端午文化周活动。在汴期间,余光中先生接受了由《汴梁晚报》策划出版的《从开封到封开·万里寻踪客家路》《汴梁晚报记者台湾行·万里寻踪客家路》系列图书,并欣然应允担任《汴梁晚报》文化顾问,还为《汴梁晚报》题词“古今通汴梁”。
两年间,余光中先生与《汴梁晚报》真情未了,2016年,88岁高龄的他再次为《汴梁晚报》题写刊名“大美开封 风雅汴梁”,寄语《汴梁晚报》继续以特别报道唤醒开封历史久远记忆,重温开封文化光荣梦想。宋韵汴梁情未了,题签晚报寄深情。余光中先生希望《汴梁晚报》再接再厉,以大气厚重的文化报道为古城开封实现伟大复兴竭力鼓呼,彰显地方报纸全国大报的风范。
张家顺
学者型专家 “茶事”忙不休
全媒体记者 张德卿
他曾经是我市的正市长级干部,他还是一位学养丰厚的学者型专家。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之后,他退而不休,一直在关心和指导着我市文化事业的发展。今年,他更是为开封盛大的“茶事”忙前忙后。
他是张家顺,目前担任开封市茶文化研究会会长。
2月2日,开封日报报业集团举行了“文化+”背景下“一带一路 茶和天下”《汴梁晚报》大型茶文化主题报道座谈会,张家顺参加,他对该系列报道给予高度评价。
9月16日,由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中共开封市委宣传部组织的“宋代茶文化探访之路”大型全媒体采访活动在开封文化客厅启动,张家顺出席启动仪式并宣布活动启动。
10月11日,开封市宋茶研究院成立,张家顺出席成立仪式。
10月18日,张家顺出席第十四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他说,这一重大活动在开封举办,对古都开封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增强了开封市民对茶文化的认识,有利于更好地传承创新华夏历史文明。
在大力推进“文化+”战略的当下,张家顺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这一战略的实施助力。
王发曾
立足河南 着眼“一带一路”
全媒体记者 王兰兰
王发曾,河南大学原副校长,博士生导师,河南省优秀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教师,美国波士顿大学访问学者、客座教授。王发曾长期从事城市-区域综合发展、城市规划与设计、城市生态系统调控、城市开放空间系统优化、城市犯罪空间综合治理的研究,是我国知名的城市科学学者。2015年年初,王发曾在多年研究中原城市群、中原经济区、新型城镇化的基础上,深度解读了“一带一路”战略,较早提出了中原行动的融入理念、主要任务与实现途径,先后在国内、河南省、开封市作了数十场宣讲报告。作为研究“一带一路中原行动”的先行者,2016年2月,王发曾接受本报邀约,参加“文化+”背景下“一带一路 茶和天下”《汴梁晚报》大型茶文化主题报道座谈会,并在座谈会上为该大型茶文化主题报道提出了中肯的意见。他建议,“一带一路 茶和天下”的报道要以“一带一路”沿线城市为节点,大致勾勒出现代茶文化走廊,立足开封着眼“一带一路”,为开封融入丝路经济带战略发挥舆论先行作用。
屈金星
钦慕汴梁精神 彰显大国尊严
全媒体记者 安娟娟
作为《汴梁晚报》文化顾问,诗赋家屈金星既是开封文化的痴迷者、歌颂者,也是开封文化的传播者。
屈金星对古城开封有着深厚的情结,2013年,屈金星等发起《中国梦·中华颂》大型文化工程,以诗歌营销城市主创《开封颂》引起轰动。2014年端午,策划邀请余光中、汪国真在清明上河园举办端午诗会。2014年10月,屈金星来到汴梁晚报文化大讲堂,讲述诗词魅力,盛赞文化开封。2015年6月,屈金星大型诗歌巡讲暨重走屈原诗歌辞赋之旅活动再次走进开封。2015年至2016年,屈金星率先发起中国诗歌春晚,开封上河诗社社长郭宝光开办首个全国中国诗歌春晚会场,开封和北京、广州一起成为中国诗歌春晚的三大策源地。
屈金星曾在日本、韩国以及北京、上海、南京上百场演讲中推荐开封文化。他表示,开封是整个人类文明史上的璀璨星座!她的沧桑浮沉、跌宕峥嵘在全球找不出第二个。她身上展现的是伟大的民族精神,值得全世界钦敬。深埋在黄沙下的六座城市告诉我们什么是人类不灭的尊严!千年铁塔代表着人类最高的精神海拔!
董飞鸿
促进藏茶文化 在中原传播
全媒体记者 张东伟
自2014年“重走茶叶之路”驼队走进开封活动成功举办以来,承办此次活动的开封弘远藏文化信息咨询有限公司逐渐为开封市民所熟知。作为公司总经理的董飞鸿,带领团队积极践行我市“文化+”行动计划,让藏茶文化和开封宋文化碰撞出璀璨的火花。
近年来,董飞鸿和弘远公司一直致力于茶文化尤其是藏茶文化在中原的传播,让“科学饮茶,饮健康茶”的理念走进千家万户,通过推广让越来越多的人饮用藏茶,给更多人带来健康。2015年、2016年,弘远公司和汴梁晚报合作,先后开展了“宋韵中国 茶和天下”汴梁晚报记者万里寻访茶叶路、“一带一路 茶和天下”汴梁晚报记者万里寻访丝茶路两个大型活动。
10月18日,第十四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开幕,弘远公司被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授予特别贡献奖,弘远公司特别制作的“中原老家行·纪念藏茶”荣膺“茶王”称号;10月20日上午,位于滨河路泓远大酒店二楼的唐卡博物馆正式开馆;11月8日下午,河南省茶文化研究会藏茶文化研究中心落户弘远公司旗下的泓远大酒店。
2016年,董飞鸿和弘远公司通过合作举办“一带一路 茶和天下”大型活动,建设唐卡博物馆、泓远大酒店等弘扬藏文化、藏茶文化等一系列举措,积极践行开封 “文化+”行动计划,为我市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不断作出新的贡献。
王立群
登百家讲坛 讲历史风云
全媒体记者 王兰兰
王立群,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古代文学博士生导师、中国古代文学学科带头人,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著名主讲人。2006年开始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讲述“王立群读《史记》”系列人物并出版相关图书,被观众誉为“百家讲坛最学术主讲人”。2012年,央视《百家讲坛》栏目推出《王立群读宋史》大型系列节目,评述宋太祖、宋太宗、宋仁宗、宋神宗、宋徽宗等5位北宋皇帝的生平故事,通过5位皇帝将北宋168年的历史大事贯穿起来,力图再现1000年前北宋的繁华景象。
王立群,多年来致力于学术研究和文化传播。怀着对古都深厚的情怀,他在开封这片土地上带着温情与敬畏守护传统、传承文化。他曾写下《一座小城一所大学》《开封镜像》等文章,介绍开封厚重的历史文化和城市品格。2015年,《开封镜像》一文在本报《大美开封·风雅汴梁》大型系列报道中全文转载。王立群在关注开封发展的同时,也关注《汴梁晚报》的各项文化报道,曾专门为本报编辑的两本《万里寻踪客家路》作序。2016年本报编辑的《宋韵中国 茶和天下 汴梁晚报记者万里寻访茶叶路》一书出版发行,王立群又欣然为该书作序。
洪烛
担任文化顾问 沉醉古都美景
全媒体记者 安娟娟
3月16日,在“书香中国、诗意生活”中国诗歌与旅游高峰论坛上,著名诗人、中国文联出版社文学编辑室主任洪烛,欣然受聘担任本报文化顾问。
洪烛在聘任仪式上表示,今后将更加关注开封,关注《汴梁晚报》,将更多开封文化元素写入诗中,传扬开封美名。他说,好朋友屈金星多次力邀他来,这是他首次莅汴。洪烛走进清明上河园,在梦回大宋的荡气回肠中感悟诗歌与旅游焕发出的强大生命力。他还专程来到有着千年名园美誉的禹王台公园,聆听当年司马相如在此吟诗作赋的故事,为当时正在创作的《凤求凰——司马相如传》一书寻找灵感。他表示,要发动更多的诗人,作家,艺术家写开封!推荐开封!
看到开封丰厚的历史文化遗存,洪烛感慨颇深。他说,开封是文化的富矿,开封的文化宝藏令人羡慕,应该对现有的文化资源进行梳理归类、有效整合。“开封更有理由在诗歌和旅游上做文章,进一步提升城市的开放度,真正打通文化遗存与现代生活中的隔膜,让文化融入每个人的生活中。”洪烛说。
余辉
探画史真相 解传世名画
全媒体记者 王兰兰
余辉是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故宫博物院研究室主任,他长期致力于用逻辑推理手段解析古画中的图像,探知画史真相。其学术专著《隐忧与曲谏——〈清明上河图〉解码录》引起了学界和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
张择端究竟是何人?他为什么要画《清明上河图》?他发出的是什么警示?《清明上河图》卷完整吗?宋徽宗喜欢这张画吗?2016年4月,余辉来到开封,结合自己多年的研究成果,以“十问《清明上河图》”为线索,向大家详细介绍了画家张择端,探讨了名画的绘制历程、创作意图和折射出的历史变迁,通过全新的视角为大家解密了这幅传世名画。
在《清明上河图》研究学术报告会上,余辉欣然受聘担任本报文化顾问。开封日报报业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编辑,汴梁晚报执行总编辑蔡小俊现场向余辉颁发了聘书。在聘任仪式上余辉表示,他今后将更加关注开封,关注《汴梁晚报》,将通过《汴梁晚报》与开封市民探讨《清明上河图》中的种种谜团。
李良学
弘扬包公文化 传承包公精神
全媒体记者 李晨翀
开封包公研究会会长、宋文化研究员、中国宋史研究会资深会员、中国古都学会会员李良学多年来致力于学术研究和文化传播,是中国著名宋史文化专家、包公研究权威。
作为一名文化学者,李良学潜心研究宋史、北宋东京、开封府和历史名人包公30余年。作为当今包公研究领域的首席专家,他曾多次被新加坡、澳门、香港、北京等地邀请为包公文化研讨会做发言。作为专家组成员,今年年初,李良学还为中共安徽省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央电视台和安徽广播电视台联合摄制的纪录片《千年包公》进行了剧本创作和出镜讲解。3月24日上午,包公司法文化博物馆在开封府正式开馆。作为该馆筹建专家组成员,李良学收集了丰富的馆藏影像资料和素材,为包公司法文化博物馆的开馆作出了卓越贡献。
李良学还有颇多著作,著名著作有《包公正传》《历史上的开封府》《大相国寺》等。可以说,李良学多年来秉持文化担当的精神,为传承包公文化、弘扬包公精神不遗余力。
赵国栋
文高人儒雅 笔耕不停歇
全媒体记者 魏海洋
赵国栋,1964年生,198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一直是同学、同事和朋友眼中的才子。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中,他处处给人以儒雅的学者风范。他是开封市作协副主席,也是中国红学会会员。现任开封日报报业集团《汴梁晚报》文娱副刊部主任、主任编辑。同时,他还是开封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多年来,他一直笔耕不辍,曾在《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文艺报》《青年文学》《北京文学》等发表论文、作品多篇。其中,有两篇论文被《新华文摘》转载,并在文化界引起广泛反响。出版有长篇小说《拨云见日》《逐鹿神州》,学术专著《红楼梦之谜》《开封府衙文化》(与孔羽合作)。他曾获中国新闻奖报纸副刊奖、中国地市报新闻奖、河南省新闻奖、河南省报纸副刊作品奖、开封市“五个一”工程奖、全国羲之杯诗书画大赛一等奖。
今年5月,他正在写作的长篇历史小说《大宋王朝》被列入“十三五”国家精品图书出版规划。《大宋王朝》共6卷,目前,他已经完成了第一卷,第二卷正在创作中,将由河南文艺出版社陆续推出。
《汴梁晚报2016年终回顾报道——十大文化人物》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kaifeng.yuduxx.com/shehui/735574.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