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都网 > 河南新闻 > 开封新闻 > 本地社会 >

开封日报2016十大策划 记录时代 铭记新闻在路上

[摘要]文化创新在开封文化创新全国行大型采访活动 主动作为 推动文化+行动计划深入开展 全媒体记者 康冀楠 作为在全国率先提出文化+理念,出台全国首份文化+行动计划,并将之系统化、实践化的城市,开封做了大量探索,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为进一步总结文化+...

文化创新在开封·文化创新全国行”大型采访活动——

主动作为 推动“文化+”行动计划深入开展

全媒体记者 康冀楠  

作为在全国率先提出“文化+”理念,出台全国首份“文化+”行动计划,并将之系统化、实践化的城市,开封做了大量探索,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为进一步总结“文化+”战略成果,深化“文化+”理论,丰富“文化+”内涵,推动开封“文化+”行动深入开展,推动我市经济转型升级,本报组织策划了“文化创新在开封·文化创新全国行”开封日报大型采访活动。

活动分为“文化创新在开封”和“文化创新全国行”两个部分。“文化创新在开封”部分为市内采访,分为经验报道、实践报道两个篇章。“文化创新全国行”部分为异地采访,紧紧围绕“文化+”10个专项行动计划,选择与之相对应的、专项发展好的城市,探寻各地文化发展规律,取他山之石为我所用,进一步丰富“文化+”内涵。

活动自5月4日启动,报道从不同角度、各个方面探讨“文化+”理论产生的原因、背景,深化“文化+”内涵,助推“文化+”战略实施。整组报道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深入浅出,受到广大读者和理论界的关注,深受好评。

“黄河安澜70年”深读特刊——

黄河安澜 开封复兴

全媒体记者 刘洋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亿万华夏儿女心目中的圣河。对开封而言,黄河的意义远不止此。开封因河兴起,成为历史上的繁华大都市,但也因河而多次被淹没于滚滚泥沙之中。生长在大河边勤劳的开封人民屡次就地重建,留下了辉煌灿烂的黄河文明。

1946年,冀鲁豫解放区行政公署成立冀鲁豫解放区黄河水利委员会,这是我党领导的第一个人民治理黄河机构,拉开了人民治理黄河事业的序幕。1949年7月1日,华北、中原、华东三大解放区成立的三大区统一的治河机构——黄河水利委员会,在开封城隍庙街开始办公。转眼间70年过去了,黄河安澜,人民乐业,留下了人民治黄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12月14日,《开封日报》精心策划推出了4个整版的“黄河安澜70年”深读特刊,深情回顾了黄河与开封的历史渊源、文化联系,讲述开封人民在党和政府的带领下对黄河进行治理的“治黄史”,思考开封如何利用黄河丰富的资源加快发展。

报道刊发后,受到社会各界好评,光明网、大河网等主流媒体纷纷报道或转载,进一步引发了社会各界对黄河的关注和思考,为黄河的保护和利用营造了良好舆论氛围。

“品读北宋文化”大型系列报道——

一曲宋文化长歌 一次党报创新力作

全媒体记者 康冀楠  

文化是开封最厚实的家底,是独特的优势。作为市委机关报,《开封日报》扎根开封这片文化沃土,在“文化+”引领古都开封重现辉煌的道路上,视弘扬地方文化为己任,将文化报道作为报纸的重要内容,推出了“品读北宋文化”系列大型报道,通过文化自觉铸就了《开封日报》文化大报的党报品牌。

“品读北宋文化”大型系列报道谋划之初几易其稿。开封日报报业集团党委领导对此报道高度重视,亲自主持策划研讨会,并提出指导意见。

“品读北宋文化”大型系列报道共推出51篇稿件。报道选取北宋文化亮点,以此引领扩及其余,力图既全面又有侧重地揭示、解读宋文化。报道坚持新闻的真实性与客观性原则,以严谨的治学态度、通俗的表达手法,以期触摸宋文化真谛,再现北宋文化盛况。报道共分为文史篇、书画篇、哲学宗教篇、科学技术篇、饮食民俗篇、制度文化篇、军事文化篇、经济发展篇八个篇章。

“品读北宋文化”大型系列报道从新闻角度切入,走进历史深处,用现代眼光对北宋文化进行审视解读。该报道不仅在读者中赢得广泛关注和好评,更引起我市主要领导的关注和赞赏。

党报创新暨“品读北宋文化”大型系列报道座谈会——

汲取智慧和动力 推动党报创新发展

全媒体记者 刘洋  

12月6日上午,开封日报举办党报创新暨“品读北宋文化”大型系列报道座谈会,邀请张家顺、程民生、刘占锋、郭书学、韩鹏、李树友6位知名专家、学者和读者代表,对党报文化报道特别是对《开封日报》重磅推出的“品读北宋文化”大型系列报道进行评析,对明年的报道主题提出建议,并就如何进一步推动党报创新等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12月7日,《开封日报》推出两个整版的特别报道,对6位知名专家、学者和读者代表的真知灼见进行整理刊登出来,并吸纳落实到办报的具体工作实践中,作为改进明年报道工作的重要依据,提升办报质量。

每到年终岁尾,组织专家、学者和读者代表召开座谈会,倾听读者心声,汲取智慧和动力,推动党报创新发展,是开封日报开门办报的传统。正如开封日报报业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编辑刘会敏所言,创新对我们现在来说不是一道选择题而是一道必答题,在媒体格局、舆论生态、传播方式不断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面前,只有牢固树立创新观念,我们才能使党报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铸就党报品牌。

《开封日报》改版——

打造文化大报的党报担当形象

全媒体记者 康冀楠  

今年5月,《开封日报》进行了改版,推出了观察、调查、解读、求证等“党报”系列以及热闻、微报、对话等“今日”系列。特别是依托开封文化积淀深厚优势,通过文化自觉铸就开封日报文化大报的党报品牌,办报定位之一由“地方特色”改为“文化特色”是这次改版当中的重要环节。这是因为,全媒体语境下,文化报道既是一条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渠道,也是党报赢得公信力的重要手段。

一是重新定位的《名城开封》,以《忆城》《读城》《走城》《看城》四大板块为主线,打捞散落的历史文化资源,提振城市精神,优化城市气质。二是重新定位的《文化周末》,在承继原《周末阅读》精髓的基础上,扫描文化现象、解析文化事件、关注文化人物。三是不断精彩推出大型系列文化报道。60多个 “品读北宋文化”大型系列连版报道以及“文化创新在开封·文化创新全国行”大型系列采访活动,不断把整张报纸的定位由“地域特色”向“文化特色”华丽转身,充分体现了打捞开封文化资源、助力文化产业发展、打造文化大报的党报担当形象。

改版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在本报阅评员纷纷“点赞”的同时,河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河南报刊审读》的专家也对本报《党报调查》所推出的一系列报道给予了高度评价。

“近学徐州补齐短板 激发开封发展活力”系列报道——

取他山之石 为开封发展添翼增力

全媒体记者 赵海龙  

10月9日,市委书记吉炳伟、市长侯红率开封市考察团赴徐州市,就徐州市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等工作进行考察。10月10日,我市召开补齐产业短板动员大会,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补齐产业短板的若干意见》,并提出“远学杭州,近学徐州”。

为学习徐州经验,10月12日,在开封日报报业集团总编辑刘会敏的带领下,本报特别报道组赴徐州,深入政府局委、企业园区进行采访,推出“近学徐州补齐短板 激发开封发展活力”系列报道。先后在一版刊发了《坚持“工业立市、产业强市”不动摇》《科技创新支撑新发展》等6篇综合报道,在三版刊发了《徐州光伏产业是如何兴起的》《大学科技创新的落地和转化》等6篇专题报道。报道点面结合,既有全市、全局经验总结,又有行业、企业微观做法,深入浅出挖掘徐州经验。

报道推出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全市各县区及各局委纷纷表示,“近学徐州补齐短板 激发开封发展活力”系列报道为全市上下更好地学习徐州、补齐短板打开了思路,提供了借鉴,更为重要的是鼓足了全市上下补齐短板、加快发展的干劲。

“宋代茶文化探访之路”大型全媒体采访活动——

探访宋茶文化 促进文化开封建设

全媒体记者 刘洋  

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素有“茶兴于唐而盛于宋”之说。在中国开封第34届菊花文化节暨第14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即将召开之际,为深度挖掘中国宋代及开封茶文化的历史地位与当代意义,9月16日上午,由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中共开封市委宣传部及本报组织的“宋代茶文化探访之路”大型全媒体采访活动启动。

《开封日报》抽调骨干记者全程参加该活动策划、报道。采访报道团队,行程1500公里,转战福建建瓯、建阳,浙江湖州、杭州、磐安,安徽淮北等地,从10月9日开始连续推出《北苑贡茶:建安三千五百里 京师三月尝新茶》《建盏:世界陶瓷史上的杰作》等6个整版报道,以北宋贡茶线路为主线,对宋代北苑茶路沿线城市名茶生产基地及当地茶文化进行采访,发掘宋茶文化的历史渊源,展示开封在中国和世界茶文化发展和传承中的重要作用,深入推进“文化+”战略的实施及文化开封建设。

报道刊发后受到茶文化界和国际茶文化研讨会专家的广泛关注和好评,光明网、大河网、网易等主流媒体纷纷转载,微信、微博、客户端点击量连连暴涨。

“郑徐高铁开通”特刊——

开封正式迎来高铁时代

全媒体记者 刘杨  

2016年9月10日,全长360公里的郑徐高铁正式开通运营,开封正式迎来了高铁时代。

面对全市人民瞩目的郑徐高铁开通,作为党报媒体的我们敏锐觉察并捕捉报道先机,于9月9日刊发了“郑徐高铁开通”特刊,拿出当天的3版、4版、5版、6版4个整版,分别进行了《高铁时代 打开圆梦窗口》《高铁开通 改变出行方式》《无缝对接 贴心服务相伴》《一起飞驰 开启美好未来》等主题报道。

“郑徐高铁开通”特刊从读者的关注和日常实用出发,组织多名记者进行大容量采访报道,经过精心编辑,以清新的面貌展示在读者面前。此次新闻策划和特刊的呈现,充分彰显了本报高度、深度、速度和前瞻、互动的鲜明特点,在开封发展大事件中发出了城市党报掷地有声的声音。

事实证明,由于时机准确、眼光独到、策划得力,这次全面关注郑徐高铁开通运营的特刊,实用性强、可读性强,引起社会强烈反响,受到业界一致好评,展示了城市党报的风采,进一步提升了媒体影响力。

“郑汴一体化10年”深读特刊——

郑汴融城 十年蝶变

全媒体记者 刘洋  

2006年11月19日,以双向10车道郑开大道建成通车为标志,郑汴一体化真正迈开了步伐,开启了郑汴一体化发展的新时代。10年来,郑汴一体化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促进了郑汴两市的互动,为郑汴两市的发展增添了活力。

在郑开大道开通10周年之际,11月18日,《开封日报》精心策划推出了4个整版的“郑汴一体化10年”深读特刊 ,通过走访郑汴一体化构想的提出者和郑汴两地百姓,请他们回顾郑汴一体化的发展历程,对郑汴一体化发展10年来郑汴两地发展格局、现状和未来加以梳理和展望,助推郑汴一体化深度推进。

报道推出后,深受郑汴两地领导、读者的肯定和好评,引发郑汴两地思考如何深入推进郑汴一体化。12月5日,开封市四大班子领导和相关市直部门负责人专程赴郑州,与郑州对接商讨推进郑汴一体化深度发展的措施。两市就加快落实郑汴一体化深度发展3个方面11件具体事项达成共识,会议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前瞻性、战略性和可操作性的成果,为郑汴一体化深入推进指明了方向。

“文明开封”爱心公益评选活动——

表彰公益榜样 传递爱心力量

全媒体记者 尹杰  

2016年7月7日下午,备受关注的2015年度“文明开封”爱心公益评选颁奖典礼在我市举行,来自社会各界的近300名爱心公益人士参加了俭朴而隆重的颁奖仪式。

继前两届成功举办全市年度爱心公益评选活动之后,经过本报精心策划筹备,2015年度“文明开封”爱心公益评选活动于2016年3月8日启动。该活动由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共青团开封市委员会、市民政局、市妇女联合会、市工商业联合会、开封日报报业集团、市慈善总会联合主办,开封日报报业集团承办,以“弘扬公益精神、褒奖慈善典型、彰显开封美德、推动爱心事业、助力创文工作”为宗旨。本次评选活动从2016年3月8日启动,历时4个月,评选出“十佳爱心公益人物”“十佳爱心公益团队”“ 十佳爱心公益企业” “十佳爱心公益活动”,报名参与活动的个人、单位、企业等大大超过往届“文明开封”爱心公益评选活动,社会反响强烈。

本次评选是近年我市举行的规模最大、范围最广、影响最大的爱心公益评选活动,取得了极佳的社会效益。组织开展这次“文明开封”爱心公益评选活动,对打造“文明开封”“公益开封”“道德开封”有着积极而重大的意义。经过精心打造,目前 “文明开封”爱心公益评选活动已成为我市公益界的年度盛事,在全市公益组织中享有极高的权威性和号召力。


《开封日报2016十大策划 记录时代 铭记新闻在路上》河南新闻-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kaifeng.yuduxx.com/shehui/735577.html,谢谢合作!

[责任编辑:admin]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详细声明请点击进入>>

返回豫都网首页
版权所有: 豫都网 Copyright(c) 2010-2015 YuDuWang Network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3014680号
若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来信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邮箱:admin@yuduxx.com
未经豫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